当前版:05版
妈,我们给您磕头了
    欢乐年夜饭。

    王军怀母亲。
    一家人排队祝福老人。
    记者进农家④
    常说百姓心中事 感动万千平凡人

    本报记者 王根平 文/图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除夕下午刚过五点,眉县古镇齐家寨便沉静在年的味道之中,村民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霎时间,鸡年新春就摆好了架势。
    齐家寨民风淳朴,传统美德远远留长。为了目睹这感人时刻,五点多,记者就来到五组王军怀家,参与了王家老少三十多人拜年之夜的所有活动。“我们家的年从记事起就有除夕夜磕头拜老人的家风。祭祖,年夜饭,压岁钱,家庭年报汇演。那是延续不断的除夕夜四部曲。”军怀对记者说。父亲离世已有8年之久,只剩下妈妈陪伴我们,每年的今天不管是出嫁的女儿,结婚的儿子,孙子都会回到家里陪伴老人渡过除夕夜。
    上坟,请回祖先过大年
    除夕下午,一项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请逝去的祖先回家和大家一起过年,这也是农村的一个习俗。下午五点半,王军怀家里的兄弟姐妹孙子孙女已经全部到齐了,足足有30多人,他们买了烧纸,蜡烛,香,一起来到祖先的坟前用这个传统的烧纸形式祭祖,表达思念之意,
    请回祖先,供桌上摆放着祖先遗像,摆上贡品,就等于祖祖辈辈的祖先们回到了家,和后辈亲人相聚除夕夜了。
    磕头,感谢母亲养育恩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外公已经离开了,只剩下外婆陪伴我们,每年的今天我们都会陪伴您度过这个除夕夜。”王华动情地说。外公在世时,曾是齐家寨有名的善举之人,言传身教,大舅、二舅,三舅继承了外公的治家处事。他们兄弟、姐妹身居社会的各个领域,把王家的家教家风带进工作生活之中,在单位留下好影响,也受到人们的尊敬。
    七点钟,王家家风磕头感恩开始,老母亲坐在上座,满脸的慈祥喜悦,四世同堂20多人排成一个长队,一个一个给老人磕头拥抱,然后会领取老人的新年红包。那种拥抱、祝福让记者好生感动。也是工作的需要,记者打开母亲发给军怀的红包,里面不仅有压岁钱,还有一个红纸条,上面写着,带好家里人,传好王家家风。原来,老人用心良苦,给家里的所有成员的红包里装有不同的教化之语纸条。
    总结,家人陪伴是动力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王家大女是教师出身,做过中学校长,除夕之夜的王家一年总结非她莫属。她说,过去一年,不管大家做的好的也好,不好的也罢,都是经历的过往,虽有坎坷,但有成长,有经历,有收获。不管以后的日子多么遥远,家人的陪伴都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传统与时尚相融,王家的年夜饭和家庭汇报演出一直欢乐到新年钟声敲响。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记者离开王家时,王军怀相送,一出门,便沉浸爆竹声中。齐家寨地处褒斜古道出口处,是商贸重镇,是眉县、岐山县、太白县、周至县的贾商做生意、购物的聚集地。自然而然形成了古集镇,孕育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是齐家寨名传三秦的根本。记者想,从家教开始,常记感恩,孝道,让淳朴的民风助力齐家寨的强势发展。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