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陇州社火搭上了“互联网+”高速车
    游客与陇州社火表演者拍照留念。

    借助村子冰挂美景表演,给社火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梁会平)“微信、微博就是好!足不出户就能把陇县社火宣传出去,让外面的人更多的了解到陇县社火。”“运用互联网,我们的工作如虎添翼,对内对外交流、联系方便多了。”2月6日,陇县河北镇李家下社火会会长、陇县煕地社火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60岁农民王忠厚高兴地说。
    河北镇李家下自然村,位于陇县县城东北,距县城约15公里的两山之间,这里虽说是一个偏僻的山村,但其社火绝活——“连枷社火”却远近闻名。
    据王忠厚介绍,早在20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只把连枷作为一种丰收的农具。在明清年间,民间盗匪盛行,农民为了自卫防身、看家护院,用这个东西来打土匪。这个没有棍子好打,就把它改制成一种棍棒类的连枷棍。太平年间,这个就掺进了表演的动作,掺进到古老的社火中去耍。
    为了使古老的社火艺术焕发新的生机,增添更多的现代元素,2011年,王忠厚自费2万多元,为本村社火会购置了服装和道具,同时与老艺人王秋福等人对原有的社火进行重新整理和编排。现如今,农村人常用的农具,诸如簸箕、木锨、锄头、麻袋、耕牛、推车等也都被吸纳进连枷社火的表演当中。2014年4月,王忠厚依托陇县河北镇李家下社火会,成立了陇县煕地社火演艺有限公司。随后,依托社火演艺公司,近两年先后挖掘整理出了具有200多年历史传统的梿枷棍社火,排练了“群英梿枷棍套梨花枪”、“三英战吕布”、“五尺棍破梿枷”、“民间小调唱腔表演”等30多个社火节目,使陇州社火得以传承和发扬。
    “怎样让每年正月才能亮几次相的社火成为常态演出?”2013年正月的几次演出后,王忠厚一直思考着这一问题。当他把这一思路告诉了他在兰州铁路系统工作的儿子后,儿子率先开通了“陇县社火”博客,全面介绍陇县社火历史渊源、传说典故、发展历程和当前规模等。“博客开通至目前,阅读量已有4500人次。”王忠厚欣喜地说。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2015年以来,陇县相继开通了相继开通了陇县旅游、关山草原、陇县社火、陇县老王等微信公众号和“陇县社火”等新浪微博,到目前已发布介绍陇县社火的微信、微博、博客3800多条,阅读量超过100万人次。
    借助互联网,陇州社火再次蜚声海内外。今年春节期间,来陇县拍社火、看社火的游客每天近万人,其中每天来李家下村的外地游客就有两三百人,最多的一天近1000人。“社火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民俗精华,要借助互联网等先进传媒,把陇州社火这一文化品牌做响亮,让陇州社火真正成为促进陇县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陇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