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唱好产业“龙头大戏”
——略阳县壮大产业精准扶贫侧记
    记者 胡汉杰 通讯员 汤晓燕 吴耀晴
    隆冬时节,走进略阳县农村,不时被沿途热闹的场景所吸引:在109省道东西沿线,数百个草莓大棚内,种植户正忙着给含苞欲放的草莓浇水、追肥;在南北走向的大山深处一座座错落有致的香菇大棚里,农户有的采摘香菇,有的给菌棒注水……
    近年来,略阳县大力推进农村产业扶贫,聚集合力舞好产业龙头,让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增收脱贫奔富路。
    科学规划 打造产业链条
    略阳作为山区县,怎样才能使老百姓如期脱贫?该县县委书记杨瑞良坦言道:“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精准脱贫必须舞好这个‘龙头’,才能彻底解决一家一户的增收脱贫问题。”
    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思路,该县既对接有一定发展规模的“三支柱、四区域”传统农业产业,又因地制宜选择符合村情民意、适销对路的项目,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条。
    不久前的一天,略阳寒气袭人,位于城郊的荷叶坝村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县千亩猕猴桃栽植现场会正在这里召开,数百名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围着从眉县聘请来的“专家”,认真聆听猕猴桃栽植技术。今冬明春,全县将集中在5个基地镇栽植5000余亩,以此带动全县脱贫产业的发展。记者看到,离荷叶坝村不远的山脚下,一块面积200多亩的荒滩地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发中。据介绍,此处投资近2亿元,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全县包括弥猴桃、乌鸡、核桃在内的各种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集散地。
    抱团经营 培育发展沃土
    按照贫困农户退出标准要求,如何确保低保、五保和丧失劳动力的贫困农户如期脱贫?该县几经研判,明确提出,不搞“一刀切”和“一兜了之”的办法,而是通过建立互助合作社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无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增加收入,做到贫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通过扶持仍然不能脱贫的,再实行兜底保障。
    按照这一思路,该县在杨家岭、惠家坝等村率先推出了“抱团经营共同发展”的产业致富新思路,采取“支部+协会+基地+贫困户”模式,由党支部和村委会牵头,申报成立养鸭合作社、苗木合作社等组织,将贫困户全部纳入,让他们共享合作经营红利。
    目前该县已确定扶贫示范合作社42个、扶贫龙头企业27家,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通过以土地、劳务、资金等要素参股入社的方式,转变为合作社的股东和工人,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生产没项目、管理缺技术、销售没门路的问题。
    多点扶持 激活内生动力
    在精准脱贫过程中,略阳县将激活贫困农户内生动力放在首位,明确提出对当年确定的脱贫对象人均安排产业补助资金1000元,对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的增量部分实行以奖代补。同时,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3至5万元无抵押无担保全贴息贷款;成立、运行扶贫互助资金协会73个,充分利用为驻村工作队安排的产业发展资金,多点发力解决投入难题。
    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贫困农户的劳务输出需求,该县加强输出前的免费培训,确保劳务输出对象一律先培训、再输出,有效提高贫困农户收入水平。
    “扶贫资金只是一个酵母,引导农民把现有的资源、劳力投入到脱贫产业中去,用产业带动脱贫,农民富起来还会促进产业不断壮大,这才是产业扶贫的关键意义所在。”该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