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小财政惠及大民生


本报记者 姚远
宁强县采取一系列强征管抓收入有效措施,全年争取转移支付补助15亿元,缓解财政压力;完成财政收入25.233万元,为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全年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为民造福。
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宁强县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支出45,832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4.4%;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安排各类社保资金25,256.11万元;安排卫生专项资金2,229万元;安排医疗保障资金1,836万元;安排新农合补助资金8,822.84万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缓解;三农方面投入资金19,046万元。惠农资金全部通过“一折制”发放、“公示制”核查、“签收制”领取,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全县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0个,到位资金1165万元。项目涉及16个镇,2个街道办;目前已安排的项目,包含村民筹资人数22138人,人均筹资额不超过40元,村民筹资金额798322元,村民筹劳人数12768人,村民筹劳工日65324天,村民筹劳折资金额2676400元,受益人口22138人。
脱贫攻坚包村情怀
根据县委统筹安排,县财政局机关及系统单位农税局、非税局分别包抓巨亭镇赵家坎村、桃园子村、曾家河村。今年9月又新增加采购中心和国库支付局分别包扶巨亭镇龙岗村和燕子砭镇井田坝村,五个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少,自然条件差,脱贫任务艰巨。
县委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县财政局立即成立了以局长张怀宏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迅速下派党员干部赵斌、唐贤斌同志任“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工作。
为真实了解村子发展状况,掌握村子第一手资料,驻村以来,他们带上被褥和灶具,长期驻守在村部。为精准识别和摸清贫困人口,他们奋战在一线,挨家挨户走访群众,逐项填写家庭情况登记表,通过个人申请、村组评议、张榜公示、镇村审核,最终确定648户贫困户2494人。还将每个村的基本情况、产业布局和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进行汇总,撰写调研报告。
包村以来,争取项目资金28万元,改造拓宽赵家坎村曾家河至光帽山便道路,解决了452人出行难的问题;积极争取资金30万元,新建赵家坎村委会办公用房,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在曾家河村委会附近修建文化广场,给村民的文化生活提供舒适环境。争取项目资金17万元,实施桃园子村学校至玉皇庙亮化工程,沿途安装路灯30盏,为村民和学生的夜间出行提供安全保证。
脱贫攻坚,产业是主打牌。当地村子有发展食用菌、中药材及畜牧养殖产业的先决条件,县财政局多方筹措资金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帮助赵家坎村新增30万袋食用菌,帮助桃园子村发展魔芋500亩,栽植天麻2000窝,种植木耳1000架,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今年9月又新派“第一书记”王惠明、梅杨、胡文继和刘强接力,继续用脚步丈量民情、感知民苦,走遍每个村民小组的沟沟岔岔,用劳累与智慧的交响曲谱写着财政干部的赤子情怀。
情系老区建设老区
宁强县地处陕、川、甘三省交界处,沟壑纵横,地理位置偏僻,是革命老区。今年,该县紧紧围绕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中心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老区项目建设进程,受到人民群众广泛赞誉。
该县实施革命老区建设项目8个,补助资金1175万元,都属于改善革命老区民生的项目,分别是太阳岭镇火峰垭清河中桥建设项目补助资金90万元、阳平关镇阳平关村至小寨子村道路扩建工程项目补助资金180万元、毛坝河镇三道河至张家山段通村公路工程补助资金220万元、二郎坝镇罗家坝村道路建设工程补助资金210万元、汉源街道办事处滴水铺村道路建设工程补助资金150万元、安乐河镇刘家坪村道路硬化工程补助资金149万元、禅家岩镇火石子村李家坝至毛坝河镇八庙河村村级道路拓宽改造工程补助资金86万元、代家坝镇街民村后田坝道路硬化及亮化工程项目补助资金90万元。
新建及改建乡村道路,修路架桥,实施安居工程,道路硬化,铺设行道砖路面,栽植绿化树等等,充分让集镇人口受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他们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步伐迈得更快更稳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