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万书记扶贫记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美丽陕西·省界行”系列活动(平利篇)

    平利县长安镇财政审计所财贸支部书记万勇接受记者采访。
    刘俊 张辉 本报记者 邵林喜 张海明 文/图
    11月15日,“美丽陕西·省界行”采访团来到中国最美乡村—平利县,该县有个长安镇,它位于陕南东大门,东与湖北省竹溪县毗邻,地貌四山夹三川,汉白二级公路穿镇而过,是川陕鄂渝的交通要道。
    万勇作为长安镇财政审计所财贸支部书记,他在全镇扶贫攻坚中帮扶中原村9户贫困户,在帮扶的过程中,他的行为感动了全村村民,村民看到万勇都向他竖起大拇指。
    一面红锦旗
    11日上午,长安镇中原村三组贫困户胡时群带着印有“扶贫帮困,真心为民”字样的大红锦旗来到中原村村委会活动室,送到了在该村驻村帮扶的万勇手上。“多亏万书记帮忙,现在我们一家住上了新房子,地里也种起了茶叶,家里养起了猪,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胡时群用朴实的话语表达着心中感激之情。
    胡时群早年丧偶,儿子又因车祸失去了劳动力,家中所有的担子全压在胡时群的身上,高额的治疗费用与缺失劳动力,使这个家庭陷入了穷困交加的境地。万勇作为胡时群一家的包帮干部,在了解实际情况后,积极为其想办法、出点子、跑路子,先后帮胡时群一家盖起了砖混新房屋,争取了5万元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发展了2亩绞股蓝和3亩茶园,还自掏腰包为胡时群买了两头猪仔,鼓励他通过发展养殖增收脱贫。“万书记还帮助我女儿在西安找了工作,现在每个月也有2000元的收入了。没有万书记真的我们全家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这面锦旗就是打心里感谢他。”说完这些,胡时群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两份承诺书
    “贫困户杜余国老人今年都76岁了,因家中缺劳力,无法进行房屋旧改,我通过找专业施工队上门施工,都被他拒绝了,理由很简单,担心改好后向他要钱。”万勇不仅苦口婆心的解释,这是国家扶贫帮困的措施,还写下承诺书,保证改好后不让老人拿钱,这才让施工队动工。
    杜余国老人现在住进了焕然一新的房子,心里乐滋滋地,他逢人都说党的政策好,党的干部好!
    “今承诺胡志忠自建房地址在中原村三组,由鄢光兵负责修建,本人保证在十月底验收合格后负责自建房65000元资金到位,如出现任何责任由万勇负责”,这是万勇给另一户贫困户胡志忠写下的承诺书。能下苦,有担当,真扶贫,不糊弄。这是几户贫困户对万勇最直截了当的评价。
    多次倾力帮扶
    万勇从今年3月18日第一次入户摸底工作开始,对自己包联的9户贫困户进行逐一排查。因残致贫的蔡久祥,在外务工时右眼致残,随后左眼也受到严重影响,无法劳动。万书记多次带他前往市上医院检查开证明,办理相关材料,最后在9月19日通过县残联成功办理了残疾证;中原村十组村民李仁贵、赵得田想养麻鸭没有资金买鸭苗、建鸭圈,万勇了解情况后,主动协助跑贷款,跑市场,最后使这两户成功养鸭;协助贫困户洪传明、高龙胜两户拆旧房建新房,解决住房问题,帮扶贫困户种植茶叶,争取产业扶持资金……
    “驻村入户帮扶,这是我们每一位帮扶干部应该做的事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要勇于向贫困宣战,我的任务就是要让被帮扶的贫困户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这是记者采访时万勇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