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一个农民的骄傲
记者 邵林喜 通讯员 王琛 李清泉
初冬时节,卖完最后一袋土豆,老李和老伴儿盘算起了上半年的收入,看着存折上的数字第一次翻过5位数的大关,老李乐得合不拢嘴。
老李全名李仕山,是白河县中厂镇顺利村五组人,今年73岁,头发花白依然精神矍铄,闲聊起来,洪亮的声音中透着自信。
记者走进李仕山的家,不由得佩服起这个年迈的老人,家中四口人,老伴、儿子和一个领养的五保户。在这个特殊的四口之家,年迈的李仕山仍像顶梁柱一样牵引着全家人奔向致富路。
从去年开始,李仕山有种强烈的预感,自己这个贫困的家将要发生变化。
就拿种了几十年的黄土豆来说,长期以来,顺利村出产的黄土豆质优味美,在县内外有极好的销路。可李仕山家住在山上,每年大量的黄土豆不是烂掉就是剁碎晒干作为猪、羊越冬的口粮,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针对顺利村的实际情况,中厂镇抓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利时机,积极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帮助有意愿发展黄土豆的贫困户种植黄土豆,并成立了顺水黄土豆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黄土豆的种子、技术和销售问题。
今年年初,李仕山率先加入了合作社,种了2亩黄土豆,除开纯收入2600元,政府还奖励了1300元。
不仅如此,原本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李仕山也从祖祖辈辈居住的穷山旮旯里搬下了山,硬化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卖货的小四轮成了门前的常客,肩扛背驮的难题迎刃而解。
望着以前山里破败的土屋,再看看如今宽敞明亮的新居,李仕山心中自信心油然而生:只要勤劳,好日子还在后头。
在李仕山的观念中勤劳是致富之本,今年73岁的他继续掌舵全家的脱贫之路:种植黄土豆2亩、魔芋3亩,养鸡50只、养羊90只。看着存折上日益上涨的数字,李仕山兴奋地向支书陈新江报捷:“我们家已经超过脱贫的杠杠了,年底就要脱贫啦!”
在支书陈新江眼里,李仕山勤劳朴实,不等不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他不仅自己的产业搞得非常好,而且对全村脱贫攻坚工作有着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陈新江对李仕山竖起了大拇指。
常年的辛勤劳作,李仕山的身体显得比同龄人硬朗,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喂猪、喂鸡、种庄稼,样样都是好把式,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脱贫要靠自己奔,等靠要是可耻的,人勤劳,日子过好了,也是给自己挣了光,腰板也挺得直些。”李仕山的喜悦溢于言表。
初冬时节,卖完最后一袋土豆,老李和老伴儿盘算起了上半年的收入,看着存折上的数字第一次翻过5位数的大关,老李乐得合不拢嘴。
老李全名李仕山,是白河县中厂镇顺利村五组人,今年73岁,头发花白依然精神矍铄,闲聊起来,洪亮的声音中透着自信。
记者走进李仕山的家,不由得佩服起这个年迈的老人,家中四口人,老伴、儿子和一个领养的五保户。在这个特殊的四口之家,年迈的李仕山仍像顶梁柱一样牵引着全家人奔向致富路。
从去年开始,李仕山有种强烈的预感,自己这个贫困的家将要发生变化。
就拿种了几十年的黄土豆来说,长期以来,顺利村出产的黄土豆质优味美,在县内外有极好的销路。可李仕山家住在山上,每年大量的黄土豆不是烂掉就是剁碎晒干作为猪、羊越冬的口粮,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针对顺利村的实际情况,中厂镇抓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利时机,积极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帮助有意愿发展黄土豆的贫困户种植黄土豆,并成立了顺水黄土豆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黄土豆的种子、技术和销售问题。
今年年初,李仕山率先加入了合作社,种了2亩黄土豆,除开纯收入2600元,政府还奖励了1300元。
不仅如此,原本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李仕山也从祖祖辈辈居住的穷山旮旯里搬下了山,硬化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卖货的小四轮成了门前的常客,肩扛背驮的难题迎刃而解。
望着以前山里破败的土屋,再看看如今宽敞明亮的新居,李仕山心中自信心油然而生:只要勤劳,好日子还在后头。
在李仕山的观念中勤劳是致富之本,今年73岁的他继续掌舵全家的脱贫之路:种植黄土豆2亩、魔芋3亩,养鸡50只、养羊90只。看着存折上日益上涨的数字,李仕山兴奋地向支书陈新江报捷:“我们家已经超过脱贫的杠杠了,年底就要脱贫啦!”
在支书陈新江眼里,李仕山勤劳朴实,不等不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他不仅自己的产业搞得非常好,而且对全村脱贫攻坚工作有着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陈新江对李仕山竖起了大拇指。
常年的辛勤劳作,李仕山的身体显得比同龄人硬朗,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喂猪、喂鸡、种庄稼,样样都是好把式,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脱贫要靠自己奔,等靠要是可耻的,人勤劳,日子过好了,也是给自己挣了光,腰板也挺得直些。”李仕山的喜悦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