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紫阳县
新型经营主体千帆竞发渡“穷海”
    本报讯(通讯员 黄志顺 田珩 记者 强晖)“通过与深圳一家公司对接,我们的产品不愁卖了”。紫阳县毛坝镇岔河村的振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对接,让当地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茶叶、板栗、红薯等农产品。
    近年来,紫阳县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产业扶贫,形成了千帆竞发渡“穷海”的良好态势。
    去年底,界岭镇金狮村的钟少兵离开矿井回到老家,加入了当地的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由一名矿工变成了菇农。钟少兵说,他认购了3000袋香菇,预计可增收15000元。在金狮村向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像钟少兵这样的贫困户有23户。“最开始大家都担心种不出来,卖不出去。”合作社负责人向以国说,为了打消社员们的顾虑,他们先将菌种赊给种植户,达产后再用采摘的香菇折价冲抵菌种款。
    界岭镇副书记张达瑞介绍,为了帮助合作社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包联该村的县公安局每袋菌种给农户补贴0.5元;界岭镇政府协调了30万元贷款,解决合作社建设冷库、烘焙房等资金缺口问题。目前,合作社共种植香菇8.5万袋,贫困户成员户均增收近2万元。
    截至目前,紫阳县共培育专业大户1563个,家庭农场41个,农业产业化组织419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5个,县级10个,确保全县147个贫困村、9.55万贫困人口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