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农家乐要姓“农”
  本报记者 王宏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久居城市的人们向往乡下美景,乡村旅游热了起来,农家乐自然应运而生。
    我去过好多农家乐,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大多数仍然是城里饭店的习惯,顾客点菜,菜单和城市大饭店相似,朋友戏称,是把城里饭店搬到了乡下,具有农家特色的饭菜非常少。而蒲城县赵山村的农家乐却别具特色,全部是农家家常饭菜,以素食为主,不要顾客点菜,是按人头上菜,每位25元,价钱便宜。如:绿豆芽、时令青菜、面筋等,主食也是农家小吃,蒸饺、搅团、菜盒子、纸卷、煮红薯、煮玉米等。我一次招呼外地客人,带他去农家乐吃完饭后,他连连称赞,离开的时候还要了一张老板的名片,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带朋友来吃。
    我经常去一个叫做“粗茶淡饭”的农家院,主人姓宋,今年60多岁,他主要是招呼顾客、打杂。儿子在西安干了多年,看到了村子里农家乐红火了起来,去年便投资50多万元,把乡下小院重新收拾一下,儿子和儿媳一块经营,老伴帮忙,另外雇了一个人,生意红火,收入可观。老宋说,全村有200多户人家,开办农家乐的有100多户。遇到饭点,村道里停满了车辆,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赵山农家乐为啥这么红火,除了依托桥陵景区外,再没有其他娱乐项目,主要是饭菜具有农家特色,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找到了乡下的感觉,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城里人尝到了农家饭的清香。看来,农家乐要有农家特色,离开了农家味就失去了生命力。
    农家乐要姓“农”,既然是农家乐,就要在“农”字上做文章,可以开辟一块菜地,不施化肥,不用农药,无公害种植,让顾客采摘,吃的放心。同时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看到蔬菜的生长过程,享受劳动的喜悦。所有饭菜要体现农家特色,就是农村人经常说的家常便饭,不要贪大求洋,不要与城市里大饭店相比。
    农家乐要姓“农”,生活在城市里的成年人,吃腻了大鱼大肉,想吃一次农家饭又不太方便,甚至说是品种单一。小孩子只在餐桌上看见过蔬菜,不知道在地里咋生长的。因此农家乐不能离开“农”字,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城市人来品尝,才能体现农家特色,才能长久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