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一个小麦育种专家的人生年轮
    王辉教授在指导学生秋播。

  本报记者 潘军泉 王平 孙军
    今年国庆假期是三秦楷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家王辉教授的第44个播种季。10月4日,王辉教授的身影又如约出现在学校的小麦试验田里。众多学生和工人正在黄土地里忙碌着,满头白发的王辉教授来回检查、指导着他们播种。平整一新的试验田里划好了行,插满了标识牌。这些牌子从“F1”标到“F10”,王辉说,这意味着最远的有10年前所选的小麦材料要在这块试验田里播种,而不同年份的材料加起来共有上万份。
    每年9月初整地、施肥、划行、分区及布置试验,国庆节期间播种,来年冬春季田间观察记载、抗病鉴定及大田管理,“五一黄金周”期间授粉杂交、选择材料,盛夏分类收获、晾晒,7月份室内考种、选择和试验总结,8月份安排试验,再到9月份的整地,这就是王辉教授以及所有小麦育种工作者的人生年轮。
    带着“不再让父老乡亲饿肚皮”的信念,40多个人生轮回过去了,王辉教授带领团队选育出了“西农84G6”“西农1376”“西农2611”“西农979”等11个小麦新品种,增收小麦40多亿公斤,先后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其中“西农979”成为黄淮海地区小麦主栽品种之一。
    从上一个播种季到今天,这一年,王辉教授的黑发变成了白发,而他率领团队培育的又一个优质、强筋、多抗小麦品种“西农585”在黄淮麦区尤其是赤霉病害灾区表现优异,有望成为我国黄淮麦区新的主栽品种。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