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听听他们怎么说?
——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侧记
    孟加拉大学工程技术师瑞什萨卡接受本报采访。

    李金蔚 记者 邵林喜
    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在西安如期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学院的多位专家大咖分享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这是科协年会第二次在西安举办,对于西安来讲是一次提升科技竞争实力的契机,也能让外界更多人了解西安的城市品格和城市形象。
    9月24日,细雨绵绵,本报记者走入第十八届科协年会开幕式会场,以不同视角铺开了此次科技盛会的印象画卷。
    国外参会代表:科技、文化齐头并进 魅力非凡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美国教授告诉记者,“我是第二次来西安了,非常喜欢这里的文化。多年前,我曾作为游客去逛了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城墙,特别震撼!”,他坦言这次还想去大明宫遗址公园区领略中国的唐文化魅力,更深入的了解陕西,了解中国文化。
    来自孟加拉大学的工程技术师瑞什萨卡觉得中国近几年科技发展速度很快,让人吃惊,今天来到西安参加这次科技盛会受益匪浅,他看到了科技、文化齐头并进的决心。
    国内参会代表:科技盛会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西北工业大学基础研究学会的孔杰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开幕式上的讲话让他备受鼓舞。“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科技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今天参会感觉国家发展、科技创新为每位科技人员都提供了崭新的舞台,作为科技工作者,我认为应该加倍珍惜这次机会。”
    来自北京的李涛是浪潮集团的一名设备销售人员,这次前来古城西安参与科技交流研讨盛会让他不但学习了很多领域知识,也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人脉。
    志愿者:与不同身份的人沟通交流 是历练和成长
    蒋金海微笑地穿梭在求助、问路的参会人员之间,他是此次科协年会的服务志愿者,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的他曾担任过众多大型活动的志愿翻译服务工作。他在会场耐心地为与会嘉宾代表解释着各种问题,用热情专业的志愿服务阐释着陕西的青年力量。
    黄英瀚虽是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但显得从容淡定,他通过闲暇时间去了解了各种陕西特色和文化,就是为了此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让更多的人领略陕西魅力,深深的记住这个城市。
    安保人员:各类活动秩序井然 陕西影响不断提升
    已经两个月没回周至老家的严亚军是西安市交警支队特勤大队的警务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他腼腆的笑着:“孩子3岁半,刚上幼儿园,从9月初开学到现在我从来没有接送过。”从事警务执勤工作10年的他看着陕西点点滴滴的变化进步和追赶超越,觉得再累也值得。
    雨中,一个身影笔挺地站着,他没有撑伞,雨水把荧光色的制服冲刷的格外闪亮。他是特勤大队的张敏、接受采访时仍然矗立雨中,“任职五年来,市民素质不断进步,虽然出勤率越来越频繁,但群众的自觉性也渐渐让我们的工作不会那么累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