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家乡的石磨

    安康 李永明
 
    故乡门前有一颗大槐树,大树底下有一处年代久远的石磨,是人们乘凉聊天的好去处。这里是大人小孩停留时光最多的地方,春秋最为热闹,低矮的小屋、茂盛的槐树,这便是家乡当时的情景。
    家乡地处月河川道,俗称安康的“白菜心”,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那个年代,人们生活过得恓惶拮据,为了节省点加工粮食的钱,便请来石匠打造石磨。石磨的材质硬度要好,经久耐磨,人们翻山越岭几十公里专门到对面山上寻找绿豆石。这种石头通体坚硬,纹路清晰,颜色浅如绿豆色,是打造石磨的上等石材。挑选好石材,人们便用钢钎打通四周,一点一点地凿通,付出很多心血才能得到整块成型的石头。几个青壮小伙肩挑背扛,喊着号子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费了很大力气才给拉到山下。石匠们一锤一锤地凿着,撞出火花石碴飞溅,大约一周时间后,上下两扇石磨告竣。泥水匠用砂石水泥固定在一个墙角或院坝边角。
    春暖花开的季节,这里热闹非凡,大人们坐在石磨跟前喝茶谝闲传,小孩们则在跟前玩游戏捉迷藏。妇女们把麦子淘洗晾干后进行磨面,有用手转圈推磨的,还有的为图省力给牛套上辕戴上布蒙眼,让牛转圈推磨。石磨磨出的面粉清香扑鼻,做挂面蒸馒头劲道耐嚼,能吃出麦子的味道。陕南有一道名小吃手擀酸菜面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就是用自产的麦子在石磨上加工出来的,擀出的面薄厚均匀,配上地方自产的浆水菜、大蒜辣子吃起来酸辣可口,味道悠长,男女老少皆宜,陕南人的“一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就由此而来。
    夏季有石磨的农家整天被围得黑压压一片,喧哗吵闹声不绝于耳。吃午饭时间,人们干脆把饭菜端到石磨上,围成一圈吃起来,喝酒的高声吆喝,玩牌的争得面红耳赤,小孩乘凉时坐在石磨上数着天上的星星。新鲜的玉米上市后,人们用石磨磨玉米珍,老远就能闻到玉米的清甜味道,磨出的浆粑拿到集市上被抢一空,做好的浆粑馍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成为城里人生活中的天然美味。新米上市时,提前浸泡好,用石磨磨出面糊,做搅团面鱼吃,这也是陕南人一道美食。
    那些年代,石磨成为农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人们吃出了地道的粮食味道,让生活飘香起来。如今,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每天都能吃到白米细面,但生活返璞归真后,人们依然怀念过去农村生活的美好时光。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