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个美丽的村庄










本报记者 王缠卫 惠科 文/图
花香果美,良田成片,村在景中,人在画里。8月23日,全国“三农”媒体宁夏行,23家媒体记者来到同心县王团镇沟南村。
进村道路干净畅通,菊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缤纷开放。轻风吹来,阵阵清香扑鼻,惹得我们观花、拍照、休息谈笑。道路两旁建有6座育苗温棚、1座联栋温棚,种有百亩油用牡丹基地让这里更富生机。
随意进入一座联栋温棚,沟南村党支部书记马俊明一边务弄着航天大南瓜,一边向客人们介绍,这座温棚种植有航椒10号、航椒7号,航椒18号,航椒4号,还有苹果椒、黄甜椒、紫甜椒和鸡蛋茄、鹅蛋茄、绿蛋茄、南瓜茄等,另外育苗温棚种植的百合、康乃馨等花卉供不应求。
航天育种的瓜菜就是不一样。迎面一个“庞然大物”,看得大家不禁惊呼,这个有1米多长的金色大南瓜色泽鲜亮,至少有50斤重。再看番茄,植株均在两米以上,结的果实非常稠密,五颜六色像乒乓球大小,一串串跟编好的大蒜似的。黄甜椒、紫甜椒叶大茎粗,各式各样新奇的蔬菜让人眼花缭乱。
“今年,第一届花卉采摘节就是在南沟村成功举办。”随行的同心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海燕一边招呼一边介绍,30年前,还没有沟南村,那时的沟南村还是一片沙丘。1987年,同心县将山区的286户贫困群众搬迁到这里,才有了这个移民村。引来黄河水,有了自流灌溉。自2014年以来,沟南村在发展劳务输出和特色养殖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采取土地流转方式,集中连片种植油用牡丹500亩,农民每年每亩可获得800元租金收入,同时就地打工每年可增加劳务收入5000元以上,截至2015年,沟南村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7859元,正在向小康目标迈进。
如今,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的沟南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沟南村越来越像花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