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走稳肥药减量增效新路子
近年来,在农业部的指导支持下,安徽省扎实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走好走稳了一条肥药减量增效新路子。
今年,全省压缩肥药用量高的玉米72.3万亩、棉花48.8万亩,发展生物固氮的豆类32.3万亩,恢复发展绿肥210万亩。围绕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强化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推进稻鱼综合种养60万亩。上半年,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600万亩,病虫害绿色防控4100万亩次,统防统治率48%。沼渣、沼液及商品有机肥用量增幅超过10%。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面积452万亩。推广杀虫灯、杀虫板、性诱剂等防治面积1200万亩。
聚焦主体,以物化技术服务为支撑。突出技物结合的全程化服务,以品牌为引领,推广肥药科学施用技术,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推进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服务结合,支持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培育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社会化服务组织2.5万个。启动“四服务、一平台”建设,重点提供物化技术服务、品牌经营与质量安全服务、产权交易服务、融资保险服务,加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农机农艺农信农资的结合。目前,全省包村联户农技员1.4万人,通过开展点面结合的专业化、示范性服务,服务14万个科技示范户,推动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各项举措落地生根。
创新驱动,以“互联网+”为引领。安徽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农业,打造智慧土肥、智慧植保安徽版。一是专家专业互联互通。成立了省农业信息化技术体系,与粮食、园艺等产业技术体系融合,遴选岗位专家13名,内设4个研究室和12个综合试验站,从专家到智库协同联动。二是数字数据互联互通。完善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筹建安徽农业大数据中心,从单干到众筹共建共享。三是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推进4个大田作物、4个设施栽培农业物联网示范区建设。在21个县(市)开通微信、二维码等信息服务;9个县实现了手机APP一键订肥,开启肥料“私人订制”模式。
(李朝民 卢静)
今年,全省压缩肥药用量高的玉米72.3万亩、棉花48.8万亩,发展生物固氮的豆类32.3万亩,恢复发展绿肥210万亩。围绕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强化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推进稻鱼综合种养60万亩。上半年,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600万亩,病虫害绿色防控4100万亩次,统防统治率48%。沼渣、沼液及商品有机肥用量增幅超过10%。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面积452万亩。推广杀虫灯、杀虫板、性诱剂等防治面积1200万亩。
聚焦主体,以物化技术服务为支撑。突出技物结合的全程化服务,以品牌为引领,推广肥药科学施用技术,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推进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服务结合,支持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培育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社会化服务组织2.5万个。启动“四服务、一平台”建设,重点提供物化技术服务、品牌经营与质量安全服务、产权交易服务、融资保险服务,加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农机农艺农信农资的结合。目前,全省包村联户农技员1.4万人,通过开展点面结合的专业化、示范性服务,服务14万个科技示范户,推动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各项举措落地生根。
创新驱动,以“互联网+”为引领。安徽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农业,打造智慧土肥、智慧植保安徽版。一是专家专业互联互通。成立了省农业信息化技术体系,与粮食、园艺等产业技术体系融合,遴选岗位专家13名,内设4个研究室和12个综合试验站,从专家到智库协同联动。二是数字数据互联互通。完善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筹建安徽农业大数据中心,从单干到众筹共建共享。三是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推进4个大田作物、4个设施栽培农业物联网示范区建设。在21个县(市)开通微信、二维码等信息服务;9个县实现了手机APP一键订肥,开启肥料“私人订制”模式。
(李朝民 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