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豆芽菜生拐拐
    西安 孙文胜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在西安工打零工,临时借居在三哥那儿,就和哥哥一起吃食堂。
    有个周末我回老家,见父母收获回一大堆新鲜蔬菜。就说,这些菜要是放到西安就值钱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父亲说,好呀,这次你就背些菜过去。闲了,俩人也可以自己做做饭。三哥那时的工资很微薄,为了减轻他的负担,我就欣然应允。走的时候,父亲找了个蛇皮袋,里面装满了豆角、茄子和韭菜等,还备了面粉和黄豆各一小袋。行李太多我拿不上,父亲就用架子车把我送到了汽车站。
    我背了那么多的菜回来,三哥又惊又喜。当天上午,挽起袖子就做了顿光滑柔韧、味道鲜美的油泼扯面。
    吃饭间,三哥说要是再有一把豆芽菜,那才真的叫咥美了。
    提起豆芽菜,我就想起了小时候的顺口溜:“豆芽菜,生拐拐,留着吃,拣着卖。老娘回来把你怪,怪你馋嘴爱吃菜。”豆芽是个四季菜、家常菜,乡里人谁家一年不泡个三两盆?所以孩子们对豆芽菜的记忆都是深刻的。记得有次和三哥在家乡逛古会,三哥在小吃摊点了一盘凉面皮。守摊大嫂调味时,三哥说给我多放几根黄豆芽。大嫂笑笑说,看你的穿戴,也不像个吃豆芽的人,咋还喜欢这个菜?三哥低头笑着不说话。
    娘做的豆芽菜我几乎天天吃,可豆芽菜怎么泡,我还真的没注意过。三哥说,这不难,咱可以少泡一些豆子试验下。
    他找出一个搪瓷盆,清水泡了一小碗黄豆。晚上泡的,早上去看,豆子已经圆鼓鼓地发毁掉发胀了。三哥说,豆子醒了。温度合适的话,一个礼拜就能吃了。说着,他把豆子里的水更换了一下,还在豆子上盖了一块湿布巾。
    第二天,三哥突然接到通知出差了,照看豆芽的任务就交给了我。下班了我就围着豆芽看,很快就发现豆子努出小嘴了。隔天早上上班前,我把豆盆放到了晾台上,心想给豆子晒晒太阳加加温,赶到三哥回家前豆芽肯定泡好了。忙碌到晚上回到家,我揭开盆一看就傻眼了:豆盆里两天没换的水发馊了,一股烂豆腐的臭味直扑鼻子。手一捏,不少豆子都黏糊了。我难过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谁知,三哥回来后不但不怪我,还说咱们总结出经验了,那就是要常换水、别暴晒。第二次泡时,果然就进步了。豆芽三四天,就涌起了小半盆。抓一把出来,个个短粗茁壮,脆生生的,嫩得都能掐出水。
    有了泡好的豆芽菜,三哥烩面片、搓麻食、打搅团、蒸凉皮样样都能来两下。但我最享受的,还是隆冬时他做的豆芽五花肉炖粉条。穿上棉鞋抄着手,踩着厚厚的积雪打上二斤五花肉。转过街角,再到干菜铺扎一捆红薯粉。辛香料炖得猪肉八分熟,投进泡好的粉条、豆芽和蒜苗段就成了。窗外,北风挟裹着雪片起号子,一碗香辣热乎的菜肴下肚,额头立马就汗涔涔的。
    转眼间,时间已过去了几十年,但和三哥一起泡豆芽的日子却依然鲜嫩和馨香。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