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绝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通讯员 张宏 本报记者 武强 文/图
“我们这里原来的土地条件差,发生贫困的几率高,自从民政局包扶以来,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富民产业也在不断兴起,群众脱贫致富希望越来越大。”山阳县中村镇洪河寺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谢榜绪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
自精准扶贫以来,山阳县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打好全县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全面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针政策和要求,充分认识民政工作担负“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职责任务,强化政治责任意识。结合县情实际,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大局,根据民政工作特点,发挥民政职能,全力推进设施扶贫、产业扶贫和技能扶贫,力争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
识别精准:贫困人口底子清
“我们按照农村低保和脱贫攻坚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低保工作措施。”山阳县救助中心主任韩书锋说,“贫困人口通过摸底调查后,家庭状况、致贫原因、人均收入等,信息库里一目了然。”保证低保公证、公开、透明,山阳县竖起了旗帜。为了充分发挥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脱贫的作用,该局注重政策宣传指导。针对各地仍然存在对农村低保和脱贫攻坚政策把握不准、贫困户与低保户认定不准、低保保障数据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数据不一致等问题,加大低保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镇村干部准确把握社会救助的相关政策。
谁该享受低保,该享受哪类低保,不是基层干部说了算,而是通过全面核查低保对象,严格政策界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过去,谁享受低保,村组干部说了算,群众意见大着哩。现在,群众申请后,镇村干部直接入户调查并组织公开评议,县民政局按照比例抽查核实,实行三榜公示,一户不公,全村不批,谁想搞个小动作都过不去。”中村镇下湾村委会主任席亚民说。
据了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县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375元提高到425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2250元提高到2500元,加大了低保兜底扶贫力度。通过半年扎实有效的工作,有效解决了不按户施保和错保、漏保等问题,提高了低保对象精准化和规范化水平。2015年末,全县有2个镇办6个村社区被市民政局命名为“规范化镇村”。2016年上半年,全县城乡低保对象12609户、33661人,共发放低保金4323.4万元。其中,城市低保3189户、5964人,发放低保金1272.6万元,农村低保9418户、27697人,发放低保金3050.8万元。
保障精准:扶危济困惠民生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社会现象,在山阳也不例外。如何让弱势群体享受医疗救助,分享惠民政策带来的红利?山阳县民政局大力推进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之间的有效衔接,全面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机制。对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不低于70%的标准给予救助。同时,资助农村低保对象、低收入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参合参保,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就医医难和因病致贫的问题。截至6月底,该局对全县133名精神病患者实施定点医院医疗救助,对5638名低保和五保人员实施“一站式”医疗救助。共计医疗救助7663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241.2万元。
实施临时救助,帮助困难群众走出生活低谷,是实现脱贫的一项重要途径。民政局积极开展“救急难”工作,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因意外事件、突发事件、重大疾病、子女入学等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贫困群众,给予一次性生活困难救助,帮助群众度过暂时性困难。上半年,共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576户,发放救助金274.3万元。在春荒救济和各类受灾群众的救助工作中,共救助44881人,发放救助款536万元,衣被6000件。
五保户和孤儿是脱贫工作的一块“短板”。该县认真落实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开展全县五保对象和孤儿全面审核和摸底排查,取消五保对象155人,新增491人,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消增有据,公正透明。积极落实特困供养政策,提高生活保障标准,集中供养每人每年供养金提高到60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提高到5500元,孤儿每人每年救助金提高到9600元。据统计,全县五保供养对象3995人,其中集中供养1995人,分散供养2000人,1至6月共发放五保供养金889万元。共救助孤儿458人,发放生活保障金439.68万元。特困供养人员达到100%。社会弱势群体及流浪乞讨人员共救助148人,救助资金10050元。
扶贫精准:拓宽群众致富路
“除了特殊群体外,扶贫工作不能完全靠政策救助。”山阳县民政局局长江忠庭对精准扶贫独有见解,“创造脱贫条件,提供脱贫信息,引导脱贫产业,强化脱贫技能,不断增强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对象精准,产业精准,措施精准。”
对此,该局按照包扶计划,以中村镇洪河寺村为重点,兼顾做好洛峪街道、洛峪沟两个村两年脱贫攻坚工作,认真研究部署,落实干部包户扶贫责任制,推进包村包户精准扶贫。为了如期完成任务,该局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增强群众脱贫攻坚的志气和信心。进村入户做好调查摸底、精准包扶对象、脱贫项目确定、建档立卡等基础工作。加强了包扶村路、电、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
打破制约群众脱贫的“瓶颈”,民政局从实处发力,在基础设施和产业上寻找突破口。上半年为洪河寺村投资20万元推进精准脱贫,资助13户困难群众实施危房改造。筹资10万余元购买仔猪100头,扶持27户贫困群众发展养猪产业。安排资金6万元,对20户困难群众给予3000元生活困难临时救助。协调商洛天士力集团公司无偿为洪河寺村提供丹参种子和技术指导,扶持群众规范种植丹参500亩,初步形成中药材种植基地。争取县交通局、国土局、水务局、移动公司四部门项目资金,为洪河寺村修村组公路3公里、修建河堤650米、解决5个组282户、1050名群众人畜饮水问题、建移动通讯机站解决通讯信息不畅问题。投资10万元建万只养鸡场1个,发展养蜂20户、150箱,带动养殖业发展。筹资50万元,资助新建社区服务中心18间520平方米,硬化村组公路1.8公里,改厕50个,改圈50个,白墙化260户,安装路灯50盏,修建档墙300米,垃圾池4个,文化娱乐场所一个400平方米,凉亭1个,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3个村1200多名群众进行了种、养殖产业技术知识培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以愚公移山精神,全力打赢扶贫攻坚战,在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队伍中,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山阳县民政人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