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印台,这是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
    初雪·阳光·姜女祠

    绿染金山
    陈有仓/文 雒茂荣/图
    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和中华人文圣地轩辕黄帝陵之间,渭北铜川有一片令人惊叹、遐思和神往的土地。她头枕黄土高坡,足登八百里秦川,天赋雄阔壮美的姿容;她与轩辕黄帝结缘,闪耀中华文明灿烂光芒;她以襟喉锁钥名世,舒卷千载悠悠风云;她占尽地利人和,物华天宝,辉映九州;她胸藏丘壑,接纳四海,人杰辈出,气象万千。她,就是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
    (一)
    印台是一片充满神奇的土地。南承关中,北接陕北,是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过渡地带天造地设的生态人文坐标。自古即为京畿重镇。相传40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巡狩天下来到了这里的漆水河畔,把一枚大印放在了这里,化成这里的印台山,印台因此得名。
    印台是中华民族最早活动、定居和开发的地区之一。史前猫娃窑遗址笼罩着仰韶文化的神秘面纱。黄帝、嫘祖、姜嫄的传说见证着文明初创的艰辛。地跨两个地貌单元,兼具南北自然条件的综合特征。被誉为“天堑雄关”的金锁关在地理和人文历史上构成了关中与陕北截然迥异的独特标志。它既是关中的北大门,也是控扼甘肃、宁夏、内蒙的襟喉要道,自古即有“金锁天堑,鹰鹞难飞”之说。而居于子午岭高地的凤凰山更是通往被称为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的秦直道的要冲。
    印台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孟姜女传说的正宗故乡,位于耸天峰下的金山孟姜女祠是全国最古老的姜女庙之一。在印台,寻太阳、莲花仙子、雷公、漆水河、仙女石、九虎围城、杨六郎、李陵碑等神话传说俯拾皆是,可谓遍地诗史和传奇。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神话、传说无不是这里奇特的山川地貌自然流露的天然禀赋,是独特山水、人文水乳交融的自然呈现,与地形地貌、民风民俗高度契合。
    而这样地域的地理气候,使印台处于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的核心区域,可与日本长野、美国罗切斯特、意大利波尔隆诺、法国里昂等地区堪媲美。苹果为四大水果之王,同样的品种,在印台的土地上生长出来,风味更佳美。地道的印台苹果果型端庄,色泽艳丽,外观诱人,香甜爽脆,果味浓郁,营养丰富,极耐贮运,多次被选为国宴佳品,被誉为“中华名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被作为指定用水果。
    印台的地质矿藏非同小可,当地坩土烧造的耀州青瓷“精比琢玉、巧如范金”,名扬天下,璀璨千年。印台是天然的果乡瓷都,它所产的苹果、陶瓷和紫砂堪称世所罕见的“三宝”。琳琅满目的“土特产”,使它享有盛名。至今,在陈炉陶瓷厂的展室里还保存着民国二十六年镌刻的“地不爱宝”牌匾,以示此地宝贝繁多,而不再稀罕了。
    特殊的地理位置,更让政治家、军事家觊觎不已,秦汉以降数千年来,无数风流人物在此纵横捭阖,上演了一幕幕汹涌澎湃的历史画卷。曾经一临此地的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老师、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在为这片热土编修志书时,仅耀瓷和孟姜女传说,就不无感慨地称道“其邑虽小,而颇具全国性与历史性”。
    (二)
    印台是一片天赋壮美的土地。《诗经·大雅·绵》有云“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漆即指印台人的母亲河漆水河。漆水河辟开梁峁,由西向东一泻而下,与沮水相合,汇入渭河,进而流入黄河,融入大海。
    关中陕北两大地理单元的碰撞,形成了这片过渡地带上特有的靓丽景观,山川纵横,大气磅礴,色彩斑斓,变幻多姿。或似骏马奔驰,或如蛟龙腾空,或如凤凰展翅,东太白、雪梁、石马、军台岭、凤凰五山拱卫,西塬、任家塬、双碑塬、四兴塬、冯家塬五塬铺锦,铜官川、乌泥川、广阳川、东河川、玉华川五川逶迤,玉华、漆水、乌泥川、阿庄、广阳、东河川六水纵横,渭北最大绿洲子午岭蜿蜒起伏,山水与人文交相辉映,或厚实、或恢弘、或奔放,妖娆而迷人。这里,自古即有济阳夕照、仙洞朝霞、姜祠清风、瀑泉飞雨、三山春雪、二水冬冰、高峰连云、炉山不夜等“同官八景”名世。
    近年来,瑶琳仙境玉华宫、千年胜迹姜女祠、东方古瓷巨镇活化石陈炉镇、雄关天堑金锁关、巍峨俊秀重兴塔、千佛石窟镇风寺、书香圣地文庙、石崩奇观金锁石林、西部桃花源马莲湖、郭秀明故里惠家沟、近百里的305省道观光线等又在撩开神秘的面纱。
    印台之壮美,令千古帝王垂青、绝代高僧沉醉。玉华山便是一个缩影。
    一千三百多年前一个八月的盛夏,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拂一路暑气,带着一支金戈铁胄的精骑巡防渭北,飞马扬蹄来到玉华山。他翘首远眺,只见青松苍柏绵延天际,簇簇秀峰蔚然突兀,宽敞的川道俨然似一只镶嵌在翠色海洋中的玉带,北望轩辕黄帝陵之桥山层峦叠嶂历历在目,南俯金锁雄关目穷千里,不仅暗暗赞叹这里阔天流云、沃野清风的卧龙栖凤之象。回到长安,他便亲自颁旨,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在玉华山修建了皇家别墅仁智宫。
    玄奘是鲁迅先生称之为“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他排除万难,九死一生,到天竺去求佛法。却在玉华山完成了生平最重要的译著《成唯识论》、《大般若经》等“镇国之巨典,人天之大宝”,与其高足窥基在此创建了法相宗,并最后圆寂于此。玄奘西天取经归来先入主长安大慈恩寺,而在其一生最后的岁月,却沉醉于玉华山的清秀雄奇、翠雅无际,在他心目中,这里就是西天乐土“阎浮之兜率天”。玄奘的光辉与玉华山的美融为一体,点燃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另一类圣火。
    一千三百年后,国学大师季羡林称赞玉华山这个地方,在我们赤县神州,是山明水秀,属于“江山如此多娇”这个范畴的名山胜地,是大自然独垂青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表现。
    (三)
    印台是一片积淀浑厚的土地。特殊的地理和历史环境,加之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带来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印台这块古老土地上的文化色彩奇异多姿,不仅城乡不同,而且东西南北、川塬山丘各自迥异。又加之,矿山聚集,乡中有城,城中有乡的行政、经济格局,更加显示了一种交相辉映、“和而不同”的和谐景象。她以宽阔的胸怀既传承了古老的传统文化,吸纳了关中文化和陕北文化的双重因子,又博取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别样精彩,形成了清新开放的独特个性。
    在印台的大街小巷、厂矿乡村,人们常常为这样的景象而感动。一边正慷慨激昂地上演着旷野豪放的秦腔,而另一边却围着一圈人津津有味地欣赏爽利不羁的河南梆子,甚或冷不丁冒出几句信天游,此方唱罢彼方登场。印台人见多识广。天南地北的朋友来了,变换一下频道是常有的事。所以,在印台的大秧歌中,既有陕北的味,还有东北的韵。即使在流传悠久的民间技艺八阵鼓中,既是地道的北方气派,还多了一种古蜀与江南的灵秀机巧。
    附着于山山水水、街巷村陌的民间传说,让印台可称得上是优美的民间传说之乡;而艺人和能工巧匠的创造让印台又可称得上是丰富的文化艺术之乡。秧歌戏、对对戏、红土道情、各种社火代代相传,秦腔、眉户、豫剧、曲剧逢年过节粉墨登场;绘画、塑刻、造型、刺绣、剪纸、馍花等民间艺术种类繁多,陶瓷刻花、拉坯,八阵鼓、八仙板、排灯舞、老鹳、狮子舞、青瓷船等民间瑰宝独树一帜。
    历代著名诗人、学者、名人有感于这里的独特文化气息,留下了众多的诗篇佳作!这片土地上历经千年土生土长的艺术,已有陈炉耀瓷烧造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窑神庙春秋祭祀礼仪列入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八阵鼓等民间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印台宝藏将被发掘出来,焕发新的光彩。
    (四)
    印台是一片蕴含博大的土地。629.54平方公里的川塬沃野,养育了23万印台人民,物产富饶、情怀博大。以其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丰富,实为关中北缘罕见的资源富集区;走进她,如同走进了一处天然的聚宝盆和人文历史的富矿,堪称三秦大地不可多得的能源、建材、陶瓷、铝业、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人文胜地。
    地处近千里的渭北“黑腰带”的中心位置,煤炭蕴藏遍布全区,油页岩、水泥配料黄土、耐火粘土、墨玉储量位居全省前茅。早在唐代,焦坪一代就有露天煤自燃形成的野火谷的记载。民国二十八年,陇海铁路专设支线铺进时称同官的印台,这里成为名冠西北的煤炭生产基地。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这里就吸纳着全国各地的人们,形成了大开发热潮,厂矿遍布,连片成群。在被誉为煤城的铜川,这里是厂矿最多最密集的区域。印台的煤炭开采于何时不得而知。
    在陈炉镇至今耸立着一座全国保存较好的清代窑神庙,窑神庙《窠规碑》写到“同邑煤窑由来久矣。”与煤炭紧密相连的是陶瓷烧造,作为耀州窑真正发源地的古同官,陈炉镇是耀州窑一脉单传的承袭地,为世界同一地点窑火千年不熄绝无仅有的奇迹。
    近年来,发现的东山奇石也在藏石界声名鹊起。印台区的山山岭岭不仅矿物贮藏丰富,而且适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木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560余种,陆栖脊椎动物250余种。仅药用植物达60多种,黄芪、连翘、柴胡、山楂、山桃仁、党参、沙刺等,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苹果、樱桃、绿色食品鸡蛋、柿子醋享誉三秦。人类历史活动形成的名胜古迹荟萃,有开发价值的达277处,其中历史文化价值有不少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印台不仅物华天宝,而且人杰地灵。金锁关镇小莲坪人雷雨顺为我国气象事业鞠躬尽瘁,成为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代楷模。
    曾任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的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郭秀明为了给众乡亲播撒阳光更是用生命书写了一曲共产党人气吞山河的光辉篇章。“党员三兄弟”王长春、王长明、王长新,亲民法官胡振华、歌词作者姚筱舟及其《唱支山歌给党听》都在印台的历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他们心系祖国,胸怀黎民,创业干事百折不挠,是印台人奋进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代著名作家路遥一临此地便被这方土地深深折服,他与这里的人打成一片,激发了名著中的创作灵感。他在《平凡的世界》里描写的“大牙湾”如同这部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的作品一样已成为不朽的文学符号。著名作家贾平凹以这里的陈炉古镇为背景,创作了他迄今为止最长的长篇小说《古炉》。
    印台是一块创造奇迹的地方,以至有人惊呼,在神州大地,因为玄奘大师在玉华宫创立法相宗并为佛教事业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之光,她是当之无愧的丝路佛教圣地;陈炉镇1400年窑火不绝,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陶瓷的王国,她是当之无愧的陶瓷文化圣地;姜女祠、女回山及其相关联的系列故事传说树立了一个千古奇女子孟姜女跨越两千多年演绎的世所罕见的东方爱情传奇,她是当之无愧的爱情文化圣地;以“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不把共产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里,我死不瞑目”的郭秀明为代表的英雄模范群体如此密集的在这块土地上涌现,她是当之无愧的红色文化圣地;作为闻名西北的煤城铜川的煤都,其所创造的历史氛围和贡献冠绝群伦,她是当之无愧的煤炭文化圣地;大牙湾是一代名著得以产生的圣土,她是当之无愧的路遥文学圣地。不仅占据世界最佳温带水果适生地,而且创造了苹果产业辉煌的业绩,作为农业部指定的中国标准果园的诞生地,她是当之无愧的苹果文化圣地。七大奇迹就像编织在印台天空的七道彩虹。七彩印台也是成就梦想的圣地。昨天,印台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今天、明天她将同样创造更多无愧于时代和梦想的奇迹。
    (五)
    印台是一片洋溢着蓬勃生机的土地。从1980年建区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奋进,印台已迈上了转型突破发展的快车道,国内生产总值是建区之初的25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980年的148倍和92倍,工农业逐渐实现了园化发展,全区已建成工业园区3个,省、市、区农业园区10个。
    第三产业比重更趋合理,农业已形成果、菜、牧、药四大发展格局,工业发展除煤炭、陶瓷、化工、加工主导产业以外,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和紫砂、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日益凸显,旅游、物流业方兴未艾。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迈上了新台阶,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全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的印台正崛起在多彩的土地。
    “十三五”开局之年,印台已吹响了实施“果业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三大战略的嘹亮号角,着力打造“一心一带四园四区”十大重点板块,向着建设工业转型创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特色区,实现全面小康的总目标迅跑。
    印台这片古老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已经向每一位胸怀壮志的创业者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函,相信这片创造了奇迹的土地一定会呈现给您一份别样的惊喜,难忘的收获,非凡的梦想。
    子午有凤凰,啁啁鸣枝头。
    瑰丽印台梦,精彩与君收。
    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