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小蜜蜂助推陇县产业扶贫
    技术员进村入户指导贫困户。

    本报讯(通讯员 梁会平)“村上给了5箱蜂,不到半月摇了40多斤蜜,能卖个1000多块钱。”说起产业帮扶,陇县固关镇唐家河村二组的贫困户钟喜喜脸上满是收获和喜悦。据悉,扶贫攻坚战打响后,陇县扶贫办为固关镇、八渡、东风等镇840户贫困户发放中蜂4200多箱,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今年来,该县把中蜂养殖作为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菜单式”扶贫举措,对有养蜂意愿的贫困户每户直补5000元,帮助群众发展养蜂产业。
    钟喜喜今年60岁,是一名独居老人,有养蜂经历。前几年主要靠外出打工挣钱生活,如今年纪大了出不了远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没想到政府今年年出年初问他想发展什么,他说想养蜂,这不政府就送来的5箱蜜蜂,让他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他乐呵呵地告诉笔者,这5箱蜂一年下来就能多挣个4000多元。如果经营得好,明年还可以扩大到10箱至15箱。和钟喜喜一样,该县八渡镇桃园村三组村民程文军说:“养蜂的好处就是既能顾家,然后又能在家门口挣钱。”他以前自制了两个传统蜂箱,还专门学了技术,由于规模小,几乎没什么收益,想要扩大规模,又没有资金投入。
    今年4月,村里的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主动找到他,拿出县上制定的“脱贫菜单”让他“点菜”。所谓的“脱贫菜单”,其实就是县政府制作的脱贫项目申报表,有十几种可供群众选择的具体项目,每种项目还配有相应的帮扶措施,贫困户可根据自身能力和自主意愿选择脱贫项目,然后由相关部门根据贫困户选择提供扶持资金、政策、技术等支持。针对程文军缺资金的情况,镇上帮他争取到了价值5000元的五箱蜜蜂。
    为了解决群众技术难题,县上动员群众加入蜂业合作社,解决了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卖难问题。王水明、刘建峰是启乐蜂业合作社派到固关镇指导群众养蜂的技术人员,暂住在镇兽医站。据王水明介绍,很多养蜂户虽说过去养过蜂,但根本不懂技术,有些甚至连摇蜜都不会。经过培训,养殖户学技术的积极性非常高,接受的也比较快。一些技术好的,还采取代管的方式,既帮了别人,又增加了收入。
    截至目前,该县共帮助固关、八渡和东风三镇已给840户贫困户发放中蜂4200多箱,仅此可为每户群众增加收入5000元左右,小蜜蜂正在为贫困户酿造着甜蜜的生活,成为陇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大产业。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