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天气炎热如何防暑降温


三要
1、要增加液体摄入
在高温天气,不论是否运动,都应增加液体的摄入。
如果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500-1000ml)。
对于暴露在烈日下的工作人员,由于汗液的大量排出,可以通过饮用盐开水或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饮料含盐量以0.15%~0.2%为宜。
2、要清淡饮食、充足休息
高温天气下,饮食应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
保证充足的睡眠。
3、要在室内避暑适度降温
在室内可通过空调、电扇降温。
当室内温度高于35℃,风扇就没有降温作用,应考虑使用空调。
三不要
1、不要饮用某些饮料
含酒精或高糖饮料会导致身体失去更多体液,不宜饮用。
避免饮用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2、尽量不要高温时段外出
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分,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并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
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佩戴宽檐遮阳帽及太阳镜,并涂抹SPF15或以上的防晒霜(UVA/UVB防护)。
外出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丸、仁丹、十滴水、风油精等。
3、不要忽略身体状况
如发现自己或周围的人有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有必要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对老、幼、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等一些容易受高温天气影响的特殊人群,应多点关注,加强看护。
这些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婴幼儿及儿童:孩子们更易受到高温的影响,而且,他们无法自行选择适宜环境及补充水分,一切都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
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开始退化,可能无法有效地应对、处理高温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孕产妇:由于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终日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很容易发生中暑。
慢性病患者:炎热会加重心血管的负荷,若心血管病患者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在体内,就会中暑。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病变和周围神经变性。他们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和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积蓄在体内,但病人可能不自知,从而引起中暑。
感染性疾病患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产热中枢,令机体产热加速;也可使机体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促使血管痉挛收缩,不利于散热。
正在服药的患者: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会发生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户外从业人员、户外运动者:在长时间体力劳动、强光下暴晒、缺乏休息等的情况下,有可能脱水、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