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守护红坟三十年 只为英灵不孤单


1928年6月30日,驻守洛南县保安镇的西北工农革命军第一大队突遭国民党反动派包围,总司令唐澍亲率百余人星夜前往增援,大部队突围后唐澍率部向碾子沟岭方向撤退时又遭民团伏击。唐澍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敌人割下唐澍的头颅悬挂在洛南县西城门楼上,其身躯被当地群众埋葬于碾子沟……上世纪八十年代,唐澍烈士墓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村民刘勤娃就一直守护着这座坟墓——
英勇牺牲 唐澍谱写悲壮故事
“七一”前夕,笔者沿着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来到了洛南县保安镇八道河村附近的碾子沟岭——原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牺牲的地方。
据记载,唐澍(1903~1928),河北省徐水县人。1922年,考入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工作;1927年8月,唐澍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委员;1928年初,中共陕西省委派唐澍到洛南县许权中旅工作,任旅党委委员、参谋长。
1928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了渭华起义,唐澍、刘志丹等人率许权中旅到达华县瓜坡镇宣布起义,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唐澍任总司令,并建立了基层苏维埃政权组织。为了扑灭渭华起义燃起的革命烈火,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大量兵力接连三次发动进攻,起义军民被迫撤往商洛山区。
1928年6月30日,驻守在洛南县保安镇的西北工农革命军第一大队,突遭国民党反动派李虎臣部包围,唐澍亲率百余人星夜前往增援。大部队突围后唐澍率部向碾子沟岭方向撤退时又遭民团伏击,敌军步步逼近,并叫嚣着要“抓活的!”唐澍牺牲后敌人割下他的头颅悬挂在洛南县西城门楼上,其身躯被当地群众埋葬于碾子沟岭。
上世纪80年代,洛南县政府在唐澍牺牲地立碑,并刻有“唐澍殉节处”,同时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守护英灵 文保员老刘的三十年
27日,笔者见到了文物保护员刘勤娃老人,老人就住在距离烈士牺牲地不到百米的地方。当笔者向64岁的刘勤娃老人问起他几十年来默默无闻保护烈士牺牲地的话题,他打开了话匣子……
老刘说,1986年立碑以后他已经就是一位义务文物保护员了,只不过1990年他才正式领证成为文物保护员。“业余加正式文保员的时间,我已经守护烈士30年啦。”刘勤娃笑着说。
据了解,刘勤娃老人还无偿地献出了自家的自留地供省内外前来拜谒英烈的人祭奠用。“春天,老刘在烈士墓地周围栽植黄杨和松柏;夏季,他拿上锄头镰刀清理各种杂草,修剪野生疯长的灌木丛;秋风肆虐,他打扫满地的枯枝落叶;雪花狂舞,老刘不顾寒冷清扫积雪……”熟知刘勤娃的村民敬佩地说。
据介绍,刘勤娃和老伴钟伍存利用采药和销售土特产的微薄收入,每年的大年三十,老两口都会为唐澍烈士焚香,献水果等;清明节,老刘会为唐澍烈士墓祭扫……逢年过节一次也不少、程序一道也不马虎。对来自于省内外的祭奠者,老刘更是热情接待,提供各种便利。
在刘勤娃的家里,笔者看到他珍藏着一个特殊的笔记本,上面真实、详细地记录着近年来全国各个阶层、各种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官衔的祭奠者的姓名等信息。据刘勤娃讲,以前是记录在一本学生作业本上,后来县上专门配发了笔记本。
修建公路 老刘的最大心愿
采访中,刘勤娃告诉笔者,目前通往烈士墓的约一公里山路蜿蜒崎岖、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修通,以便为洛南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各界人士参观祭奠时提供便捷的交通环境;另外烈士墓目前极其简陋,希望能规划建设。
(张红中 郭夏季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