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自强不息的马大嫂

    三原 杨波
 
    在我驻村的塬上,农户盖新房都要到马大嫂家租赁壳子板。马大嫂性格开朗、为人朴实、做事厚道,深得群众和包工头的赏识。
    一天晚上,遇到村民和包工头闹纠纷,我和书记前去调解,这是第一次见到马大嫂。原来村民盖房租赁壳子板,结算的时候差了几根钢管,租赁户说包工头偷了,包工头说租赁户拿了,谁都说不清。最后,书记和马大嫂通了电话,她连夜骑着摩托车赶到农户家,一根根的数,最后把数字对上了,解除了大家的误会。马大嫂说:“我做事讲求一个信誉,农户用一辈子的积蓄盖房,包工头用自己的技术吃饭,大家要和谐相处。”
    书记告诉我,早些年,马大嫂和丈夫一起投资塬上建筑行业,做起租赁壳子板的业务。他们的事业刚有起色时,丈夫却得了癌症,为给丈夫治疗,花光了积蓄。丈夫走了,还留下一大笔外债。家里还有3个儿女,大女儿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一对双胞胎儿子也都上初中,家庭的重担压在她一个人身上。村里人都劝马大嫂卖了建材,还贷款,可是她却说,自己还年轻,继续干,给娃娃们留一点财富。书记说,村上考虑她的实际情况,准备帮助她,却被她谢绝了。
    女人当家自古就艰辛。丈夫走了,事情也就多了。一次走亲戚,马大嫂看到那个地方搞建设,都用木板,虽然投资大一点,但是租赁户建房节约了不少成本。回来后,她东挪西借,购置建筑木板,很快拓展了很多市场。
    村民告诉我,马大嫂过年初七待客四十人,羡慕了全村人。吃饭时,马大嫂用荞面饸饹款待大家,菜上了满满一桌,一人手上端一个碗,有凉拌菜、有带臊子的,大家爱吃啥菜夹啥菜,就像城里的自助餐,大家吃的不亦乐乎。
    后来书记告诉我,马大嫂的三个儿女都已经成家,女儿嫁到西安,两个儿子都盖了房,娶上了媳妇。书记还告诉我,有一次马大嫂的儿女聚在一起叽叽咕咕,她好生奇怪,原来大家准备给妈妈征婚。小儿子说:“自从爸爸走后,你拉扯我们长大,太不容易了,现在我们都成家了,你也当婆婆了,之前苦了你一个,也该让你享清福呀!”
    马大嫂笑呵呵地说:“我享清福了,今后的业务谁来发展?”大儿子说:“妈妈你放心,我来。”二儿子说:“我想做微商,专卖我们这里的土特产。”“黄金铺的路要不得,年轻人就要敢闯事。”马大嫂高兴地说。
    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次走亲戚,马大嫂和陕南一个村书记结为半路夫妻。马大嫂留恋老家,回家的时候还把陕南的风土人情道给村里人。在马大嫂的鼓励下,两个儿媳在镇上开了一家纯手工蒸馍店,生意红红火火,通过微商还销往外地。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