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大热天就想着碗凉浆水
    西安 孙文胜
 
    还未到立夏,就收到一条意想不到的短信:兄弟,把浆水的做法给介绍下。最近可想念家乡老坛里的酸浆水了。写信的人,是从小和我一起玩泥巴、滚铁环的发小。这老兄在南方打拼十几载,多年都没个囫囵信儿,这春天打问夏天的事儿,怕是有乡愁萦绕于怀了。
    西北高原,黄天苦夏,滋心养肺的浆水是不可或缺的时令小品。在乡村,谁家的浆水清冽酸爽,谁家女人就能博得个心灵手巧的好名声。故此,每到初夏,女人们大都要早早采摘一篮水芹菜,或切好一盘莴笋条,手撕几片花白准备窝浆水。浆水富含乳酸菌,酿制的器具一般用陶罐或瓷坛,通风透气不串味。制作的过程很简单,菜品洗净,快速地在开水里焯一下,放入罐中。然后注入煮沸的粘面汤,盖好盖,置放在阳光能够照射到的窗台或矮墙上。温度适合的话,三五日即成。
    娘一生没有走出关中道。在她的有生之年,除了和父亲靠几亩薄地养大了一群儿女外,剩下的只有案板上的勤俭和用心了。第一道浆水做成后,她会倒掉罐底浓稠的沉淀物,再添加补充一些新面汤,酿成二遍浆水。往后,汤汁、酸菜且吃且续。为防浆水“白花”,她像照顾婴儿般敬心,三天一翻搅,五天一清底,看护得浆水色正味纯。
    有了这坛浆水,盛夏的日子就好过了。三伏天,父亲头顶日头,打场锄地,娘会捧来一碗浆水给他解暑止渴。儿子眼馋人家喝饮料,她会偷偷给酸浆水里加勺糖。最难忘的是娘做的浆水面。入夏的麦子上了场,庄稼人大都要磨套新面尝尝鲜。
    昏暗狭小的厨房里,娘手脚麻利地擀好一案面,就搬回老坛炝浆水。锅中倒入菜油烧热,下入姜、蒜、花椒爆香,接着倒进瓷碗里预先切碎的酸芹菜。炒至半熟,徐徐加入浆水汁,再丢进几段红辣椒。出锅的汤汁又清又亮,上面还薄薄浮着一层红油。尝一口酸酸的、辣辣的,馨香的气味,隔着盆盖都飞出了窗框和门缝。炝熟浆水,娘伏下身子,一手压擀杖,一手握菜刀,哧啦哧啦,就划出满案板宽窄匀称的长面条。烧水煮面,趁沸腾盛出两碗面汤添浆水,面锅里再倒进熬好的浆水汤搅动均匀,色香味美的浆水面就做成了。吃的时候,给碗里撒上香菜、香葱末,那色、那香、那味就更醇厚了。
    有天和妻到咸阳湖看樱花。一树树芬芳的樱花,远远望去,娇美绚烂、云蒸霞蔚。独自站在一棵樱花树下,闭着眼,身心很快就沉醉在这优美的意境之中。全身心的投入,让我们彼此都忘记了时间。突然看见一群野餐的小伙伴,才发觉日已过午,饥肠辘辘。问妻,大餐乎?小酌乎?妻说随便,我突然就冒出一句:浆水粉鱼儿。妻含笑默许。这一奇想看似偶然,其实是骨子里固有的一种眷恋。
    余光中先生眼中的乡愁,是邮票,是船票,是坟墓和海峡。我的发小有了一碗家乡的浆水汤,梦里应该不会再有惊醒和忧思了吧。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