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榆林:“老赖”的“好日子”到头了

    本报讯(记者 鱼玉军)5月16日下午,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与新闻媒体座谈会,通报了案件执行情况。有关负责人介绍,面对榆林市执行案件成倍增长和执行难问题,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自2016年4月1日起至2016年9月30日止,在全市开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形成多部门联动执行机制,坚决向“老赖”开刀。
    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宣教处处长艾晖介绍,2014年、2015年、2016年第一季度,榆林市法院系统受理执行案件数分别为11428件、22794件、10321件,执行案件成倍增长。特别是受民间借贷高发的影响,榆阳区、神木县法院案件执行压力不断增大。
    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高原表示,为了全力打击抗拒、规避执行等行为,榆林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的通告》,严厉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违法犯罪行为。行动中,除了采取罚款、拘留、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发布失信名单等常态化的强制执行措施外,榆林中院还采取了冻结老赖支付宝等网络虚拟账户、录入征信系统、锁定商事登记信息等强制执行措施,全力促进案件执行。
    同时,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与金融业、机场公安、交警支队、市不动产登记局等单位部门协作,不断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促使“欠债不还”的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维护司法公正与当事人合法权益,恢复民间借贷信用,给榆林经济发展提供诚信融资保障,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处处受益,违法失信寸步难行”的氛围。
    据悉,榆林市各级法院仅2016年前5个月,就限制高消费2686人,列入失信被执行名单2686人。截至今年3月份,已经在交警支队电子布控89辆被查封的机动车,成功扣押10辆。榆林市法院在各种公众平台上曝光了590名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信息后,有29案、35人主动履行了还款义务,履行标的为9581.581万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