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悦读人生
杨凌 李俊辉
许多和阅读有关的名言警句,从小就耳熟能详,例如“开卷有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时候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如今细细品味,真是句句经典,字字珠玑。
小时候,离家最近的菊村街道有人摆地摊,租连环画,一张塑料纸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几十本连环画:《西游记》、《岳飞传》、《平原枪声》……第一次见到这场面,我眼冒绿光,喉咙里往下直咽口水,心想,自己什么时候能拥有这么多书呀!租连环画,2分钱看一本。那年月赶集上会,只要碰见租书人,母亲给的一两毛零花钱,就会全部奉献给他。经常蹲在书摊旁边,直看得饥肠辘辘身无分文,才依依不舍回家去。
初三那年秋季,学校放秋忙假,干完了家里的农活,我骑着自行车,到法门寺附近的村庄揽活。我揽的活是挖辣椒秆,挖一亩地挣6元钱。我在一户人家干了两天,挣了24元,右手心打磨了几个血泡,火辣辣地疼,但心里美极了,因为这笔收入,能买好多书。
买不起新书,我经常光顾一些旧书店或者旧书摊,还在菊村街道一家旧书店办过租书证,贾平凹的小说《腊月正月》、《鸡窝洼人家》,就是租来读完的。初中毕业时,我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古典四大名著。
当阅读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你会感觉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上高中后,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我给自己建立了阅读台账和目标:每学年必须读完一百本书。每读完一本书,都会记录阅读的时间,也会简单记录几句阅读的感想或体会。
高中期间,我完成了自己的阅读目标。《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围城》、《四世同堂》、《家》、《茶花女》、《简爱》、《复活》、《海盗船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书之余,我还抄书。有一年暑假,读了一本三十多万字的《鲁迅评传》,我竟然记了近两万字的笔记;除了一般的读书笔记和一些好句子的摘录,我在高中期间抄过三本诗集:《天安门诗抄》、《汪国真诗选》、《毛泽东诗词选》,满满的三大本。离开学校第一年,还抄过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后来起早贪黑,忙于生计,抄写先生半途而废。
学生时代读清代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特别羡慕作者“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那时就在想,我要是参加工作,领了工资,一定是“俸去书来,落落大满”,但我绝对不会让“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刚参加工作时,买书常去新华书店或旧书摊。如今几乎每年在当当网买书花费数千元,家里的书架早已没有空隙。网络时代,许多人喜欢网上阅读,我也尝试过,最终还是喜欢拿着书本阅读。特别喜欢午后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泡杯红茶或冲杯咖啡,捧一本喜欢的书,徜徉其中,偶尔产生共鸣,便会掩卷思索。
季羡林有本书名叫《读书与做人》,季老在序言中说:张元济先生有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季老又说: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这是多么深刻的领悟!可是许多年轻的“低头族”不懂,奉劝大家,放下手机读读书吧!因为“知识就是力量”,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喜欢阅读,坚持阅读,就能充实自己,丰富人生。我想,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这个道理永远不会过时。
许多和阅读有关的名言警句,从小就耳熟能详,例如“开卷有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时候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如今细细品味,真是句句经典,字字珠玑。
小时候,离家最近的菊村街道有人摆地摊,租连环画,一张塑料纸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几十本连环画:《西游记》、《岳飞传》、《平原枪声》……第一次见到这场面,我眼冒绿光,喉咙里往下直咽口水,心想,自己什么时候能拥有这么多书呀!租连环画,2分钱看一本。那年月赶集上会,只要碰见租书人,母亲给的一两毛零花钱,就会全部奉献给他。经常蹲在书摊旁边,直看得饥肠辘辘身无分文,才依依不舍回家去。
初三那年秋季,学校放秋忙假,干完了家里的农活,我骑着自行车,到法门寺附近的村庄揽活。我揽的活是挖辣椒秆,挖一亩地挣6元钱。我在一户人家干了两天,挣了24元,右手心打磨了几个血泡,火辣辣地疼,但心里美极了,因为这笔收入,能买好多书。
买不起新书,我经常光顾一些旧书店或者旧书摊,还在菊村街道一家旧书店办过租书证,贾平凹的小说《腊月正月》、《鸡窝洼人家》,就是租来读完的。初中毕业时,我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古典四大名著。
当阅读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你会感觉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上高中后,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我给自己建立了阅读台账和目标:每学年必须读完一百本书。每读完一本书,都会记录阅读的时间,也会简单记录几句阅读的感想或体会。
高中期间,我完成了自己的阅读目标。《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围城》、《四世同堂》、《家》、《茶花女》、《简爱》、《复活》、《海盗船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书之余,我还抄书。有一年暑假,读了一本三十多万字的《鲁迅评传》,我竟然记了近两万字的笔记;除了一般的读书笔记和一些好句子的摘录,我在高中期间抄过三本诗集:《天安门诗抄》、《汪国真诗选》、《毛泽东诗词选》,满满的三大本。离开学校第一年,还抄过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后来起早贪黑,忙于生计,抄写先生半途而废。
学生时代读清代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特别羡慕作者“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那时就在想,我要是参加工作,领了工资,一定是“俸去书来,落落大满”,但我绝对不会让“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刚参加工作时,买书常去新华书店或旧书摊。如今几乎每年在当当网买书花费数千元,家里的书架早已没有空隙。网络时代,许多人喜欢网上阅读,我也尝试过,最终还是喜欢拿着书本阅读。特别喜欢午后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泡杯红茶或冲杯咖啡,捧一本喜欢的书,徜徉其中,偶尔产生共鸣,便会掩卷思索。
季羡林有本书名叫《读书与做人》,季老在序言中说:张元济先生有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季老又说: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这是多么深刻的领悟!可是许多年轻的“低头族”不懂,奉劝大家,放下手机读读书吧!因为“知识就是力量”,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喜欢阅读,坚持阅读,就能充实自己,丰富人生。我想,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这个道理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