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构筑“人才高地”助力脱贫
陈洪宇,是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投资6400多万元民生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位2013年引进的人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但生活充实。”
关岭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山高谷深,石漠化严重。但却建有两个知名的人才公寓小区,远近闻名。
“人才是贫困地区发展的障碍,招不到也很难留住。”关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韦锋说,近些年来,扶贫工作量大面广,产业分工越来越精细,但专业性人才紧缺,不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为破解人才瓶颈,关岭近年投资兴建有300多套住房的两期人才公寓,每月还提供500~1000元不等的人才津贴,尽量做到“待遇留人”。3年来,关岭成功引进省内外人才367人,其中国家“985”“211”重点高校人才113人,陈洪宇就是其中之一。
“年轻人最怕‘守饮水机’,没有干事的舞台。”陈洪宇说,在关岭,各级领导关心重视人才、任用人才的氛围强烈。“过去,水利局干部老化,很多人的知识已经跟不上现在的精细化分工。”陈忠跃说,引进到水利局的11位年轻人才,专业性强、踏实肯干,对水利局工作推动很大。
被人才激活的不止是水利局,关岭县林业、教育、医疗、扶贫等部门也通过引进的人才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县畜牧服务中心引进了10余位专业性人才后,昔日闲置的实验室运转起来了,推动全县畜牧产业快速发展,让左俊深切体会到了人才和知识的力量。(罗羽)
关岭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山高谷深,石漠化严重。但却建有两个知名的人才公寓小区,远近闻名。
“人才是贫困地区发展的障碍,招不到也很难留住。”关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韦锋说,近些年来,扶贫工作量大面广,产业分工越来越精细,但专业性人才紧缺,不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为破解人才瓶颈,关岭近年投资兴建有300多套住房的两期人才公寓,每月还提供500~1000元不等的人才津贴,尽量做到“待遇留人”。3年来,关岭成功引进省内外人才367人,其中国家“985”“211”重点高校人才113人,陈洪宇就是其中之一。
“年轻人最怕‘守饮水机’,没有干事的舞台。”陈洪宇说,在关岭,各级领导关心重视人才、任用人才的氛围强烈。“过去,水利局干部老化,很多人的知识已经跟不上现在的精细化分工。”陈忠跃说,引进到水利局的11位年轻人才,专业性强、踏实肯干,对水利局工作推动很大。
被人才激活的不止是水利局,关岭县林业、教育、医疗、扶贫等部门也通过引进的人才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县畜牧服务中心引进了10余位专业性人才后,昔日闲置的实验室运转起来了,推动全县畜牧产业快速发展,让左俊深切体会到了人才和知识的力量。(罗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