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汉滨区大河镇
“林下土鸡”成富民产业

    本报讯(记者 邵林喜 通讯员 张承喜)3月31日,记者见到李书安时,他刚给城区酒店送去1000只大河林下土鸡回到家。“去年光卖土鸡收入20万元!”汉滨区大河镇关坪村村民李书安谈起自己的林下土鸡养殖,显得很满足。而在大河镇,像李书安这样因养殖林下土鸡而脱贫致富的农户还有很多。该镇年养殖量达到20万只,实现产值近2000万元,成为又一富民产业。
    在政府号召扶持下,2014年李书安返乡利用10亩林地开始林下土鸡养殖,并到山东考察学习土鸡养殖技术,当前的第一批土鸡养殖成功后,第二年,李书安将规模进行了扩大,出栏2万只,净赚20万元,养殖芦花鸡、贵妃鸡、山鸡等多个土鸡品种,土鸡蛋一元一枚供不应求,还增加了微信和网上产品销售。2016年,他计划力争实现出栏5万只。脱了贫,致了富,娶上了湖南媳妇,还照顾了老人和孩子,这是林下土鸡养殖带给李书安的巨大变化。
    林下土鸡养殖,鸡可以从林间觅食杂草、虫子、蚯蚓等食物,而其排出的粪便可以滋养林地土壤,不但能节省日粮,而且能提高鸡肉的风味,提高鸡的抗病力,减少疫病的发生,实现林木和养鸡的双赢,增加经济收入。
    正是瞄准了商机和优势,汉滨区大河镇政府通过积极引导和扶持,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林下土鸡养殖行列。该镇采取了“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为农户提供种苗、饲料,负责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指导和产品的保价回收,以此帮助解决农户养殖技术缺乏、技能低的问题和市场销售问题。这一模式有效降低了农户养鸡的市场风险,使养鸡增收有保障。
    此外,农业、畜牧部门积极通过科技推广项目和扶贫、人社等部门的技能培训项目对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对于“新手”养殖户,还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让其到有经验的专业户鸡场跟班学习后才正式养鸡。同时,建立技术服务网络,专门组建林下养鸡技术专家组,提供到户指导服务,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据大河镇镇长王成介绍,全镇有适宜养鸡的林地17万亩,发展林下土鸡养殖产业的潜力非常巨大。为更好地打响大河镇林下土鸡“绿色安全、风味独特”品牌,该镇已组织申请注册大河林下土鸡商标。下一步将按照树品牌、扩规模、强龙头、延伸产业链条的思路,探索“育、产、贮、销一条龙”化发展,努力把林下土鸡养殖做成主导产业,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增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