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为增加农民收入谋良策
    特约撰稿 张宝贵
 
    本报1月16日“秦农论语”栏目发表的《农民收入咋增长?》,是笔者根据去年12月20日致中央领导《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改写而成的评论。3月9日17时30分,中央农办同志给笔者打来电话,告知《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陈锡文主任看后十分重视并开会研究。“草根”的建议引起了高层的重视,笔者禁不住敲击键盘再次为增加农民收入谋良策。
    去年,由于国家调低小麦、玉米收购价格,由于部分瓜果菜面积过大或上市过于集中或销售渠道不畅,由于企业开工不足,由于企事业事业单位裁员部分农民工返乡等原因,农民收入增长压力较大。今年,农民收入增长压力犹存不容乐观。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的迫切期盼,应该成为各级领导的当急要务,应该成为政府工作的“重头戏”。
    增加农民收入,应该在加大投入补贴提高惠农资金效益、转变生产经营方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品质打开销路和拓展收入渠道上下功夫。
    加大投入补贴提高惠农资金效益。目前,我国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反哺农业、以工补农、加大“三农”投入和补贴势在必行。建议决策层凝聚国家、企业和社会各界之力,加大“三农”投入和补贴,提高投入补贴惠农资金效益。让农民种地真正得实惠。 
    转变生产经营方式降低成本。实行适度规模生产经营,是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根本出路。建议国家推广扶持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尤其是推广扶持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使用经营权、连片耕种面积大、增产增收节支效果显著的土地入股和土地托管。让种地农民降低成本获得较高效益。
    提高质量品质打开销路。建议国家引导扶持推广种植业、养殖业产品质量的“升级换代”,靠质量品质打开国内外市场销路,改变低端产品“大路货”供过于求和高端产品奇缺的状况。让农民搞种植养殖产销对路增加效益。拓展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建议国家引导鼓励扶持发展游休闲观光农业;鼓励扶持农民务工经商办企业;鼓励农民土地、资金入股参与现代农业开发、开发区高新区、参与水电路林和大型项目建设;鼓励农民参与兴办农村幼儿教育、农村文化体育、生产生活建筑生态垃圾处理产业和电商养老等新兴产业。让农民多渠道增加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大计。愿各级党政领导树立为民排忧解难的理念,采取得力措施解决增加农民收入的难题,唱好这个政府工作的“重头戏”。为富裕农民,振兴农业,繁荣农村作贡献。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