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绿意葱茏植树诗
    西安 初红

    一
 
    树木是大地的风景,是人类的朋友,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卫士。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优良传统。以陕西为例,黄陵县轩辕庙的黄帝手植柏,树龄5000多年;白水县仓颉庙的仓颉手植柏,树龄有5000多年;周至县楼观台的老子手植银杏树,树龄2600多年;城固县老庄镇徐家河村的扁鹊手植银杏树,树龄2400多年。它们堪称中华手植古树名木之最,成为重点保护。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树,引发了诗人澎湃的诗情,留下了许多绿意葱茏的植树诗。

  二
 
    战国诗人屈原,在自家院子里栽了一棵橘树,枝繁叶茂,金橘累累。他凝望橘树,吟出《桔颂》: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徳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
    这首诗,是屈原早年未遇困厄时之作。通过对橘树内在特质的赞美,抒发了特立独行、正气凛然的情怀。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浑然一体,堪称咏物之祖。

  三
 
    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他在河畔遍植柳树,在自家房前也种了五棵柳树,得了个“五柳诗人”的雅号。他写了《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室柳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描绘了绿树扶疏之美,表现了田园生活之乐。

  四
 
    群星灿烂的唐朝诗人,对树木情有独钟。
    白居易长期当地方官,走到哪里,把树载到哪里。他当忠州刺史时,带领老百姓植树,绿化了城东荒山。他写了《春葺新居》:
    江州司马曰,忠州刺史时。
    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
    忠州人民为了纪念他,建了白公祠。
    唐人送别亲友,有折柳相赠的风俗,对树木是一种伤害。杜牧爱树如命,与情侣惜别时,不忍心折柳枝,写了《独柳》诗:
    含烟一枝柳,摇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五
 
    南宋时,新任杭州太守想扩建衙门,看中了西湖净慈寺门前几棵古松,下令征伐。方丈忧心如焚,苦无良策。道济和尚写了一首诗,想象伐树后的惨相:
    庭松百尺接天高,久与山僧做故交。
    本谓枝柯千载茂,谁知刀斧一齐抛。
    庭前不见龙蛇影,宅畔无闻风雨号。
    最苦早间飞去鹤,晚归不见旧时巢。
    太守见诗,怆然动容,急令停止征伐。

  六
 
    1875年,清末名将左宗棠率领湘军西征,收复了被俄军占领的新疆地区。战事结束,他下令官兵沿途载柳26万株,人称“左公柳”。他的幕僚杨昌浚写诗赞之:
    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
    新载杨柳三千棵,引得春风度玉关。
    此诗仿写王之涣的《凉州词》,却一扫其悲凉之气,气势雄伟,格调豪迈。一个“满”字,描出植树场面之壮;一个“度”字,画出春风杨柳之美。虽非唐人所写,却有唐诗韵味,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