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韩城统筹措施精准扶贫
    本报记者 程立忠
    “十三五”开局之年,韩城市加大推进中省精准扶贫政策,从严从实靶向贫困对象,突出扶智扶弱、扶病扶残,重点实施暖居就业、产业增收、民生兜底、设施改善、社会扶助等五大脱贫攻坚工程,统筹推进政府、市场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依据各村实际、精准每户具体情况,精确分析制约贫困瓶颈,爬准“病灶”,采用“一户一策”真扶贫,扶真贫,确保2017年该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为此韩城市分别召开了“精准扶贫率先脱贫”与“千名干部进千户帮扶慰问”专题会议,确定并细化了目标任务,明确精准扶贫的牵头、责任、配合等单位具体分工,限定了完成时限;该市千余名干部集中对2770户家庭展开了走访慰问,现场填写征询意见表,把“精准脱贫、一户一策”的办法带上来,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带下去,集中全力精准扶贫。
    该市首先突出移民搬迁,建好千人社区,重点实施暖居工程。坚持订单式建房、精准式搬迁、开发式配套、政策性融资,重点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建好千人社区,鼓励农民进城区、镇区,建设18个千人社区,易地搬迁66个村,集中安置0.72万户2.5万人,其中已搬迁安置贫困户0.36万户1.3万人。并抓好产业配套,促进创业就业,确保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稳步能致富。
    培育壮大产业,增强造血功能,重点实施产业增收工程。做大做强花椒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花椒产业园区;做优水产、畜禽养殖产业,推进黄河万亩生态渔业园区建设;做精设施蔬菜产业,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核桃、食用菌、中草药、鲜桃、葡萄等产业。鼓励引导贫困群众依托园区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启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扶贫试点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发展产业基地,落实资产收益分配政策,年度脱贫500户2000人以上;大力发展电商、光伏、旅游等产业扶贫,每年重点扶持5~10个示范带动典型,引导贫困群众致富增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贫困户以土地作价、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融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鼓励贫困户“双退”,投身二、三产业,变“一份收入”为“两份或多份收入”;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鼓励城市资源下乡,龙头企业进镇进村建设产业基地、创建产业园区,吸纳贫困群众务工就业、脱贫致富,每年至少扶持2000人实现脱贫。
    该市坚持教育扶智,落实大病救助,实施“民生兜底”脱贫工程。严格执行扶智、扶病、扶弱、扶残等民生兜底的精准扶贫政策,在保证特困群众兜底脱贫的同时,对有劳动能力或发展条件的贫困家庭,协调金融机构提供5万元以下3年内免担保免抵押的小额贷款来发展致富产业。
    完善公共配套,实施“设施改善”脱贫工程。锁定贫困镇村、千人社区、农业园区等,大力实施道路、灌溉、安全饮水、农电网改造及广电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围绕“四城联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把千人社区建成幸福美好的新家园,把贫困村建成生态旅游的新亮点,把农业产业园区建成休闲观光的新景色。
    健全帮扶机制,动员各方力量,实施“社会扶助”脱贫工程。在调动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自主发展的同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凝聚精准扶贫攻坚合力,加快实现精准扶贫率先脱贫。
    今年该市市委书记李智远提出: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凝心聚力,坚决打赢在全省精准扶贫率先脱贫攻坚战。并坚持市级总负责,镇办抓好落实,部门履行职责,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严格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政治责任,重点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一”产业项目配套和74个贫困村脱贫攻坚等扶贫项目建设;有效整合各类资金,集中力量解决好精准扶贫的突出问题。
    目前,该市已全面解决了农村特困家庭的集中安置,正在抓紧实施8个千人社区建设,全面落实“五个一”产业配套增收项目;年度精准脱贫超过8700人;去年该市新城办、龙门镇已率先实现整体脱贫;今年该市金城办、西庄镇、桑树坪镇(共包括42个贫困村)将整体脱贫,年度减贫1.31万人以上;到2017年底,该市将全面实现74个贫困村、0.71万户2.43万贫困人口的全部精准脱贫。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