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愚公修桥


本报讯(谢伟 报道)在西安市长安区子午峪口,85岁的退休干部常宁州老人,放弃城里优越生活,从1993年退休到现在,花费20多年的时间,义务修复还原了一座清代古桥。
西安市长安区的子午峪口,是古代著名的子午路入口,相传在汉、唐两个朝代,“子午栈道”是京城长安通往汉中、巴蜀及其他南方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据历史记载,清朝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对栈道全线进行了整修,分别是石板桥、拐峪桥和头道桥。其中头道桥就是这座石拱桥。这座被常宁州老人称为“左氏桥”头道桥,由于年久失修,逐渐发生垮塌。
为什么要修桥?常宁州老人说:“每次走到残败的‘头道桥’头,都会扼腕叹息,希望有朝一日老桥能焕发新姿。”有了修桥的想法,常宁州老人绘制出了“头道桥”的草图。
随后,老人四处筹备修桥用的材料,由于古“头道桥”是用方形石块建造的,常宁州老人想到了散落在一些村子房前屋后的石头门墩作为替代品。没有资金,老人慷慨解囊,拿出积蓄和退休工资,雇人雇车到处收购,一共花费了8万元,完成了前期的材料准备。
经过五个多月的艰难施工,这座被损毁的“头道桥”,以典型的中国古式双层石拱桥模样,重现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