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新闻工作者要有“温度”
    俊博 安民
 
    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寄予的厚望。要实现新的目标要求,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有温度”。没有温度,就不会有积极向上、健康正确的思想火花,更谈不上“高品质”。
    温度,是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重要体征。温度正常,表明身体机能运转自如。反之,就有可能带病工作,甚至孕育着严重的后患。作为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只有在新形势下保持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大脑”,良好的“免疫”,才能保持正常的“温度”,写出有思想、有品质的作品。
    要健全“大脑”,保持中枢畅通,就要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党的新闻机构和信息化、分众化、差异化发展的新媒体,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新闻舆论战线的忠诚卫士,如同战场上的“勇士”,处在新闻舆论的最前沿,最前线。只有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做到信念坚定,服从命令,冲锋陷阵,勇敢杀“敌”,才能占领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掌握主动权。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以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坚持不懈地学,深层次地学,结合实际学,活学活用,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论、观点论和方法论,真正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让新时期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总要求,成为新闻工作的总指导,总开关,成为新闻工作者神圣的职责和使命。要把群众是否关注、喜爱、崇尚,作为是否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评判好新闻的基本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要率先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秉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坚决反对和杜绝“无错不成报”、“昧着良心说瞎话”、“没有的添、不高的拨”等不良作风,切实让虚假新闻、新闻敲诈、新闻谋私等现象远离新闻媒体,让“守土有责”、“走转改”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要不断增强抢占新闻“制高点”的意识,打造高品质的作品,把握好时度效,切实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良好的“免疫”系统,是激浊扬清,保持正常“温度”的有效武器。新闻工作者除“上插天线”外,还要“下接地气”,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跑遍、跑深、跑透基层,深入调研,用心思考,精雕细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长本领,才能跟上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吸收、聚合、发挥正能量,保持一身浩然正气,增强自身的“拒腐”能力和“免疫”功能。
    要在基层的深入采访中,牢记习总书记的重托,牢记社会责任,不断捕捉新风新貌新亮点,总结新做法新经验,积累新知识新能量;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家办报”、“党媒姓党”的意识。
    “温度”,是维系生命和生态的必要条件。温度高,“病菌”滋生,温度低,体征不强。“温度”也是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以人为本、人文情怀、人性真善美的真实反映,更是新闻工作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良好生命体征的支柱。只有保持正常的“温度”,才能出好思路、好点子,产生新智慧,新活力、新动力,真正做到“有思想”,“有品质”。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