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让乡村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心灵家园
“自2012年9月以来,‘诗上庄’文化乡村建设已有初步发展。今年,我们将把‘诗上庄’放在燕山大峡谷、兴隆县乃至全市整体旅游战略布局之下,充分发挥其文化资源优势,使之成为承德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的一张‘名片’,对周边地区起到榜样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两会”期间,市政协常委、市作家协会主席刘福君接受了专访。
刘福君说,刘章、刘芳、刘向东的乡土诗情情结是“诗上庄”的“根”和“魂”。要依托现有基础,立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以引导村民学诗、背诗、颂诗、写诗为切入点,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渐渐养成崇德重道、尚学尊礼的淳厚民风村风。这是“诗上庄”能否长久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内在动力。
“从2014年12月开始,我们已经举行了两届‘诗上庄’村民赛诗会,大家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刘福君说,上庄村村民的学习风气正在初步形成,一些村民已养成了读诗、写诗、看书学习的习惯。“开展文化活动,对村民精神风貌的提升,对村风的改善,对凝聚力的形成,对村里未来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今后这项工作将以常态化的方式贯穿始终。”
诗画原乡标准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诗画生活。无处不在的诗情回忆,让这里有看得见的诗画美景,有感受到的文学熏陶,有传承着的诗歌灵感;二是田园乡愁。刘福君说,以乡土诗情文化为核心,开展常态化文化建设,就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记得住乡愁”重要论述来指导诗画原乡建设,让上庄村无处不在的山水田园,成为城里人记得起乡愁的心灵家园。
借力“诗上庄”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是助推“诗上庄”实现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径。在具备以上两个软硬件基础之上,今年,我市将努力把“诗上庄”打造成为全国青少年的诗歌吟诵基地、文学创作体验基地、农村劳动体验见学基地;打造成为城里人寻找乡愁记忆、文化精神寻根、体验乡居慢养生活的理想胜地;打造成为艺术家组织活动开会采风的最佳场所,让这里成为他们灵感的迸发地和思源地。
“以文化建设为基础,以乡土诗情为核心,以诗画原乡为标准,以文化旅游为支撑,以家乡百姓共同富裕为目标,我们将努力把‘诗上庄’打造成具有原汁原味、充满诗情画意、桃花源式的美丽乡村、文化名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为实现‘中国梦’目标贡献应有之力。”刘福君说。
(承德日报)
刘福君说,刘章、刘芳、刘向东的乡土诗情情结是“诗上庄”的“根”和“魂”。要依托现有基础,立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以引导村民学诗、背诗、颂诗、写诗为切入点,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渐渐养成崇德重道、尚学尊礼的淳厚民风村风。这是“诗上庄”能否长久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内在动力。
“从2014年12月开始,我们已经举行了两届‘诗上庄’村民赛诗会,大家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刘福君说,上庄村村民的学习风气正在初步形成,一些村民已养成了读诗、写诗、看书学习的习惯。“开展文化活动,对村民精神风貌的提升,对村风的改善,对凝聚力的形成,对村里未来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今后这项工作将以常态化的方式贯穿始终。”
诗画原乡标准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诗画生活。无处不在的诗情回忆,让这里有看得见的诗画美景,有感受到的文学熏陶,有传承着的诗歌灵感;二是田园乡愁。刘福君说,以乡土诗情文化为核心,开展常态化文化建设,就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记得住乡愁”重要论述来指导诗画原乡建设,让上庄村无处不在的山水田园,成为城里人记得起乡愁的心灵家园。
借力“诗上庄”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是助推“诗上庄”实现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径。在具备以上两个软硬件基础之上,今年,我市将努力把“诗上庄”打造成为全国青少年的诗歌吟诵基地、文学创作体验基地、农村劳动体验见学基地;打造成为城里人寻找乡愁记忆、文化精神寻根、体验乡居慢养生活的理想胜地;打造成为艺术家组织活动开会采风的最佳场所,让这里成为他们灵感的迸发地和思源地。
“以文化建设为基础,以乡土诗情为核心,以诗画原乡为标准,以文化旅游为支撑,以家乡百姓共同富裕为目标,我们将努力把‘诗上庄’打造成具有原汁原味、充满诗情画意、桃花源式的美丽乡村、文化名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为实现‘中国梦’目标贡献应有之力。”刘福君说。
(承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