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洋县农业实现绿色和谐新跨越
    洋县农检中心进行基地现场抽检。

    汉中市农检中心检查蓝莓生产基地。
    洋县农业局局长周建华(左二)检查食用菌基地生产建设情况。
    本报记者 胡汉杰 通讯员 梁进哲 白建西 王志强
    洋县位于汉中盆地东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世界珍禽朱鹮、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四大国宝生活在这里。全县辖16个镇,3个办事处,285个村(社区),249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4万人。作为农业大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工作,把实现绿色和谐新跨越为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而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更是不辱使命,默头苦干。
    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坚固防线
    近年来,洋县农业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常抓不懈,坚持监管能力建设和检测能力建设两手抓,加强全程监管,持续强化投入品源头治理、种养业基地监管、农产品监测检验、重点领域执法整治以及“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实现了监管无盲区,检测全覆盖,连续三年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9.5%以上,畜产品出场检验检疫率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他们的做法是什么呢?
    加强体系建设,筑牢安全防线。该县农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局机关专设了农监科,细化分工,确定县农检中心、畜牧中心、农技中心、果业中心、有机办、种子管理站为六大监管责任单位,负责农产品、畜产品、农药、有机产品等不同领域的监管工作,在各镇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构建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无缝监管的良好局面。
    按照省上关于基层农技体系建设要求新成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和镇监管站,积极争取省上县级质检中心建设项目,建起了省级标准化农产品检测化验室,配置了检测仪器设备,装备液相色谱仪、气象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速测仪等检测设备15台套,流动检测车和采样车各一辆,使检测工作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目前可常年开展以速测为主的农产品监测检验业务。在检测业务的开展上,坚持县农检中心采样检测和各镇农监站采样送检相结合的检测制度,实现了全县检测全覆盖。两年多来,共检测蔬菜、水果、食用菌样品11266个,农残合格率均达99.5%以上,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有效监测预警防控。今年,县农检中心送专业人员2批8人次到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大型仪器上机操作培训,不断提升检测能力。
    五措并举加强全程监管。在监管措施上,一是始终以质量安全事件易发的投入品监管环节为重点,持续强化对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瘦肉精、膨大剂等种养业违禁投入品的监管。二是加强生产基地监管。主要针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基地、奶牛养殖场加强监管,严防禁限用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激素、三聚氰胺等违禁品在生产过程及产品中违规使用。三是加强执法整治。针对重点监管环节,每年开展农药、“瘦肉精”、“生鲜乳”、兽药、饲料、膨大剂、保鲜剂、畜禽屠宰、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四是加强监测检验。加强日常抽检,加大重点区域和重大节日期间的抽检密度和频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抽查及预警评估。五是加强“三品一标”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建设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
    在发展有机产业中,该县始终坚持以“建设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打造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为主线统领全局,认真实施“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导向、科技支撑;龙头带动,规范运作;打造品牌、扩大宣传”的32字发展方针。经过三年的奋斗,2015年10月洋县已经被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
    积极实行部门联动,县、镇、村齐抓共管,强化政策扶持措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积极营造合力发展的氛围。政府常务会把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列为县政府的工作重点,实行例会制度。把有机产业、品牌创建纳入了部门和镇政府的年度综合目标考评内容予以重点督查考核,与各部门、各镇签订了《创建目标责任书》。成立了工作机构,在全县形成了“县有办、镇有站、村有员”的三级监管网络。
    县政府在设立每年600万元有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增加4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经费。捆绑各类项目和资金,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向有机产业发展、生态品牌建设倾斜,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合力。
    围绕“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考察、筛选了23个创建企业,确定了10个有机生产标杆示范基地和10个有机产品加工标杆示范企业,严格标准,重点培育,为产业发展树立典范。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上海第六届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陕台有机产品营销推介会”、“全国农校有机产品对接洽谈会”、“第二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浙江嘉兴有机产品博览及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第17、18、19届西洽会上连续举办了洋县有机产品展示推介专场。在西安雨润农产品全球采购中心设立了洋县有机产品展示营销中心,举办了水源地(汉中)有机产品专场推介会。通过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消费有机食品已成为洋县人的时尚,陕西人追求的生活目标,“朱鹮”、“有机”品牌已经成为洋县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和形象代言。
    果业突破性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洋县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柑橘、梨、葡萄、桃、樱桃等时令水果的适宜生长区。近几年,该县围绕“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建设现代化果业生产基地为重点,制订出稳橘、优梨、强特的现代果业发展思路。坚持多措并举,强化服务,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提质增效,加快有机认证步伐,果品产量、质量大幅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增强,果品产销服务得力,全县果业呈现突破性发展的良好态势。
    该县柑橘面积9.2万亩,年产优质柑橘果品9.6万吨,产值达9600万元,优质梨面积6.1万亩,年产优质梨果品6.4万吨,产值达9200万元,优质杂果面积4.5万亩,年产优质果品800吨,产值达600万元。果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15%左右,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
    一批生态园,有机园、观光园、专业村,得到了健康发展。建成了一批柑橘、梨、葡萄千亩生态示范园,有机认证3000亩,拓宽了市场,提高了知名度,增加了果农效益。
    在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激励果农积极性,为壮大果业产业,解决投资后劲不足的影响,坚持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进驻洋县投资发展特色果业,先后招引蓝莓公司投资建成千亩蓝莓生产基地,招引6家农业企业发展猕猴桃产业,招引东惠公司发展葡萄产业;利用专业合作社,投资生态观光园,建成牛头山梨园景区,朱鹮湖生态园区等;同时建立了市场信息员+农民经纪人+果农的产业发展模式,培育信息员120人,农民经纪人85人,初步形成了以信息为引领,以基地为核心,以果农为支点,以农民经纪人为脉络,以农产品直面市场的营销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现代优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以百万头生猪基地县建设为抓手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畜牧业已经发展成为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菜、果、药、畜),成为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先后被省政府确定为“百万头生猪调出基地县”,被汉中市政府确定为“养牛基地县”。
    按照“平川适养区重点发展生猪、丘陵山区积极发展牛羊、城郊和旅游周边区大力发展家禽业”的布局,建立与“绿色、环保、生态、安全“大旅游格局相适应的畜牧业发展战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形成各具特色的畜产品集中生产区,加速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进程。到2014年底,已有规模养殖场336个。目前,全县建成2个1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大镇,5个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和1个养殖示范小区,生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96.9万头、4.53万头、2.5万只、禽类80万只。
    近年,以百万头生猪基地县建设为抓手,全力贯彻落实畜牧产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狠抓规模养殖,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坚持健康养殖,提高畜牧产业整体经济效益。从制订和完善生猪生产地方标准入手,在生产选址、圈舍建造、选育品种、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粪便处理、畜产品安全等方面实行统一标准,按标准组织生产,规范生产管理行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加强对饲料、兽药等畜牧投入品的管理,坚决禁止违规违禁物质进入生产环节,大力推广户用沼气池建设,加强对养殖污染源的控制,实现生产发展和节能减排良性循环,建成一批无公害优质生猪生产基地。通过大力宣传,积极推广,严格把关,现已有19个养殖企业通过了省市级标准化创建验收,实现了“降低污染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水平”的目的。
    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