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让党建的船舰为经济领航
乔恩平 王琮 赵琳敏 杨梅
新年伊始,1月6日,笔者来到三原县采访,这里处处充溢着为民服务、和谐发展的喜人景象,而这一切似乎应归功于该县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准确定位党建的核心地位,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惠民生,以党建促和谐,始终用党建统领全县各项工作,把党建的指引和示范作为引领发展、贴近发展、服务发展的龙头,生动地描绘出干事创业、服务百姓的和谐画卷。
“通过‘驻百村、联千户、帮万民、转作风、促发展’为主题的‘联户帮民’活动深入探索实践,我们发现搞好党建工作不仅能夯实底气、弘扬正气、凝聚人气,鼓舞士气,而且能激发出广大干部为民服务的动力、干事创业的潜力、改革创新的活力,从而撬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三原县县委书记孙景宏说。
干部驻村常态 地头解决问题
2013年8月,三原县就开始了为期5年的“驻百村、联千户、帮千万、转作风、促发展”联户帮民活动,为了实现真正能让干部沉下去、身子扎下去、脚跟站下去,三原县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单位包村组、机关干部包农户”的“一包五年不变”工作机制,同时按照“党群部门包弱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的思路,全县7210名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覆盖包抓172个村和8.3万余农户,累计解决群众关注关心的热难点问题3430多件。
“轻车简从到基层,面对群众听心声,现场察看见真情,风里雨里察民情……”这是今年83岁高龄,有着56年党龄的安乐镇蔡家村老党员李承权老人编的顺口溜。他说:“这次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作风扎实,县领导到村里调研轻车简从,当场拍板解决具体问题;驻村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到田间地头帮忙;村里的大棚蔬菜有病害马上就有镇上农技人员来帮忙;秋季连阴雨,自家房子漏雨了,干部马上就来帮忙修缮!”
打造投资热土 净化创业乐园
三原县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条主线,把项目建设各项任务层层分解到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效果。该县坚持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部门,一套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协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还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该县针对企业特点,不断加强企业党建,对影响项目建设的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重拳打击,依法查处。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构建政企沟通平台,每季度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建立投资环境评价考核体系,健全投诉举报、舆论监督和公众评议机制,形成合力促进投资环境优化,为招引企业打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和“高效、诚信”的服务环境。
2015年前三季度,三原县共引进合同项目56个,其中续建项目37个,新签约项目19个,合同引进资金415.99亿元。一批重大投资项目签约,为三原县域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增添强劲的活力。
抓牢非公经济 疏导源头活水
三原县全面加强非公党建工作,组建非公企业党支部40个,联合组建7个,挂靠组建21个,实现了有党员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全覆盖,无党员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全覆盖,引领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娃哈哈、达利园、健力宝、广东联塑、米旗、桑乐、白象、恒安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在三原投资建厂,每年为三原提供一万余个就业岗位,完成利税1.5亿元。
2015年,全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完成营业收入241亿元,实现税金1.5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9.65%,在咸阳市排名第一。全方面、多层次的努力,推进三原县域经济发展大提速!
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厚积薄发的三原县2015年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让党建的船舰始终为经济工作领航,实现了三原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破局”。
新年伊始,1月6日,笔者来到三原县采访,这里处处充溢着为民服务、和谐发展的喜人景象,而这一切似乎应归功于该县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准确定位党建的核心地位,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惠民生,以党建促和谐,始终用党建统领全县各项工作,把党建的指引和示范作为引领发展、贴近发展、服务发展的龙头,生动地描绘出干事创业、服务百姓的和谐画卷。
“通过‘驻百村、联千户、帮万民、转作风、促发展’为主题的‘联户帮民’活动深入探索实践,我们发现搞好党建工作不仅能夯实底气、弘扬正气、凝聚人气,鼓舞士气,而且能激发出广大干部为民服务的动力、干事创业的潜力、改革创新的活力,从而撬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三原县县委书记孙景宏说。
干部驻村常态 地头解决问题
2013年8月,三原县就开始了为期5年的“驻百村、联千户、帮千万、转作风、促发展”联户帮民活动,为了实现真正能让干部沉下去、身子扎下去、脚跟站下去,三原县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单位包村组、机关干部包农户”的“一包五年不变”工作机制,同时按照“党群部门包弱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的思路,全县7210名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覆盖包抓172个村和8.3万余农户,累计解决群众关注关心的热难点问题3430多件。
“轻车简从到基层,面对群众听心声,现场察看见真情,风里雨里察民情……”这是今年83岁高龄,有着56年党龄的安乐镇蔡家村老党员李承权老人编的顺口溜。他说:“这次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作风扎实,县领导到村里调研轻车简从,当场拍板解决具体问题;驻村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到田间地头帮忙;村里的大棚蔬菜有病害马上就有镇上农技人员来帮忙;秋季连阴雨,自家房子漏雨了,干部马上就来帮忙修缮!”
打造投资热土 净化创业乐园
三原县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条主线,把项目建设各项任务层层分解到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效果。该县坚持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部门,一套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协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还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该县针对企业特点,不断加强企业党建,对影响项目建设的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重拳打击,依法查处。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构建政企沟通平台,每季度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建立投资环境评价考核体系,健全投诉举报、舆论监督和公众评议机制,形成合力促进投资环境优化,为招引企业打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和“高效、诚信”的服务环境。
2015年前三季度,三原县共引进合同项目56个,其中续建项目37个,新签约项目19个,合同引进资金415.99亿元。一批重大投资项目签约,为三原县域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增添强劲的活力。
抓牢非公经济 疏导源头活水
三原县全面加强非公党建工作,组建非公企业党支部40个,联合组建7个,挂靠组建21个,实现了有党员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全覆盖,无党员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全覆盖,引领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娃哈哈、达利园、健力宝、广东联塑、米旗、桑乐、白象、恒安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在三原投资建厂,每年为三原提供一万余个就业岗位,完成利税1.5亿元。
2015年,全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完成营业收入241亿元,实现税金1.5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9.65%,在咸阳市排名第一。全方面、多层次的努力,推进三原县域经济发展大提速!
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厚积薄发的三原县2015年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让党建的船舰始终为经济工作领航,实现了三原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