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中央首提农业去库存 拟调减千万亩玉米种植面积


“去库存”,这种更多用于工业领域的词语,首次出现在了25日落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会议强调,当前任务是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结构合理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12月26日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2016年将实现1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同时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所以从农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很重要的就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十三五’规划中一条主线就是要加快农业方式的转变,这个转变也可以说带有革命性,一个中心就是要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发展,并且要全面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水平,不必再追求连年数量的增长。”
玉米去库存压力最大
数据显示,到2015年9月底,2015/2016年度三大主粮政策性期末库存已达到2.3亿吨左右,其中玉米库存1.53亿吨,稻谷库存6900万吨,小麦库存也达到了1800多万吨。
过高的粮食库存,不仅加大国家财政压力,更将导致整条粮食产业链的“政策失灵”与“市场失灵”:上游的农民增产难增收,下游的加工企业成本高企,而中段的收储环节却仓容紧张。
“库存压力最大的是玉米,所以去库存更多指的是去玉米库存,包括去老库存和新库存两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说,“在这个方面,明年将着重研究粮食去库存政策,以及调整种植结构以更适应当前消费形势。对于老库存而言,主要是刺激下游加工企业收购国储玉米,那么明年抛储价格应会相应降低,并且很可能会出台补贴南方加工企业运费的政策;另一方面,当前进行调结构,减少玉米产能。”
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去库存:要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
降成本:要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补短板: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