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记忆中的父亲

    扶风薛立兴
    周末回了一趟农村老家,进门第一眼就看见父亲生前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槐木扁担。睹物思亲,勾起了我诸多思念。
    父亲已经过世两年多了,他老人家高寿九旬又八,生前经历了诸多坎坷,但他那顽强坚韧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质以及营造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家风,始终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工作,尽力奉献社会。
    父亲是一个勤奋的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集体时期,父亲自制了这根挑草担柴的扁担和牛皮担绳。父亲给生产队饲养牲口,就用它来挑草。当时正读小学的我,跟在父亲身后,看着父亲挑起两大捆草的扁担忽闪忽闪到了饲养室,那扁担里两头沉重的青草,把父亲压得通身冒汗。我赶紧给父亲递过毛巾让他擦汗,父亲望着我微微笑着说:“爹一个大字不识,只能干这吃力活。我盼着你能把书念成,给社会做点事情。”父亲很平常的一句话,成了激励我在校努力学习的动力。
    父亲是一个宽厚的人。在我的记忆中,每逢秋夏大忙,父亲用这根扁担帮助了乡邻不少忙。我的家住在太信水库东岸,沟坡地种的庄稼只能靠肩挑手提,道路较窄,其他运输工具不好操作。父亲就这样用这根扁担一垛垛挑完自家地里的庄稼,又帮助那生病在床或缺劳力的家庭收种庄稼。当时娘姨家在外乡镇,娘姨父在外地工作,每到秋夏收种,娘姨就来我家求援,父亲总是义无反顾牵着牛,扛着那根扁担就上路了。
    父亲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父亲最见不得别人遭罪受苦。乡邻亲朋谁家建房踏墙、过红白喜事他都主动赶去帮忙;谁家有病有灾,他都会伸出援手。邻里亲朋中为了儿女婚姻大事,都会上我家来,让父亲出主意,牵红线。父亲忙完劳作,就挤出时间为人牵线搭桥,解决疑难问题。就这样找上门求助的人越来越多,父亲的朋友也就更多了。父亲常说:“谁生活中没有难处,能帮多少,咱就帮多少,这也是积德行善。”
    父亲是一个诚信的人。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家里的孩子较多,祖母也已年迈,今天你生病,明天他感冒,父亲就得外出借钱给家人看病。好在亲朋乡邻都很信任他,愿意借钱给父亲。借钱后,父亲都能按借时说的时间,千方百计想办法还钱,他给我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为人一定要讲诚信。”众人都说父亲说一不二,诚实可信。谁家有了矛盾都来找父亲调解,并教育他们的孩子和家人,要以父亲为榜样,待人诚信忠厚。
    父亲终生务农,一生普通平凡,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平平淡淡的生活。我看着父亲用过的这根老扁担,他的音容笑貌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其情其景让我思绪万千,热泪盈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