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那些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而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也都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

    老夫妻俩捏得不仅仅是面人,也是自己的幸福晚年生活。每次拿起彩色的面团,他们的眼睛就会变得痴迷专注,忘了周围的一切……他们与面塑注定有着一生解不开的情缘。
    寂静的午后,手艺人"磨剪子来,抢菜刀…"的长吆喝似乎总出现在午睡的梦里。老人的砂轮一圈圈转动,让刀剪锋芒毕现,不知会在谁家案头,切磋出一顿顿美味佳肴。
    在年轻人都追求时髦发型时,还有一些人,他们理发"咋利索咋来"一把剃刀在头顶上下几个来回,一个锃亮的"和尚头"便新鲜出炉了。
    这样精致且带着余温的的"艺术品",拿在手里,你舍得将它融化吗?
    修拉锁、修鞋子、修雨伞,老匠人所做的工作,跟她们挂在嘴边的话一样,“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现在的年轻人又能体会多少?
    老手艺是什么?是生活,准确点儿讲应该是“曾经的生活”。大多是与我们小时候或者长辈们小时候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东西。
    许多我们熟知的老手艺,正在悄悄远去,甚至消失,速度之快,令我们吃惊!它们逐步被淘汰出我们的生活,成为绝响,再美好也很难留住……
    保护,记录,发扬还是挽留?更多时候我们只能眼看一种文化和生活在慢慢地消逝……(西部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