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有一种感动,让人念念不忘






李世居文/图
12月11日,时隔33年,笔者总算找到了1982年采访的沙地乡王谦村三次救人、荣立三等功的英雄、基干民兵靳公民。
如今已58岁的靳公民,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工作干劲不减当年,自33年前那次救人被县上表彰后,他就成了当地的名人。这几年,靳公民身挑三职,当上王谦村的治保主任、辅警和调解主任,成天操劳村上的事情,每年经他调解纠纷、邻里矛盾、打架斗殴都在上百件。笔者见到靳公民时,他正配合村委会的人挨家挨户督促整治村子的环境卫生。他告诉笔者,这段时间他主要工作是穿梭在村子11个组、3千多户人家,做好宣传、督查工作。
一提到靳公民,今年45岁的七组组长陈友红兴奋地告诉笔者,当年他还在上学时,就参加过县上给救人英雄靳公民披红戴花的表彰会。“当年,陕西农民报(现陕西农村报)还特别报道过靳公民的事迹。那时候感到我们王谦村能出这样的好人,那心里说不出的羡慕,而且很激动。”陈友红还说,“靳公民如今已年近60了,还是每天马不停蹄地为村上的事情奔波,不讲报酬,不求回报,这样的好人,这样的正能量一定要多弘扬多宣传。”
66岁的佀兴时老人提起当年靳公民救人的情景,至今还是记忆犹新。“当年靳公民看似是救了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挽救了一个家庭。这么多年过去了,经他救起的几个群众家里,日子过得红火,家庭美满,至今对靳公民都是感恩不尽。”佀兴时老人说。
33年前的1982年开春,当年是村上电工、基干民兵的靳公民正在机井旁边架线,突然发现本村的一名妇女不知为何突然跳入机井。靳公民二话没说,立马也跳到10多米深的机井里,全身被井壁碰得都是伤。他忍着疼痛,钻入水中,一把抓起那位妇女的头发,瞬间从水中拽起。后来,靳公民在赶来的村民帮助下,把人救了上来,赢得周围群众的啧啧称赞。事后,村民才知道,那位妇女是因为在田间棉花地和丈夫吵架,一气之下,跳入机井。
到了1985年夏天,村上的陈万春和陈铁合两家房屋不慎引起火灾,火光铺天,村上打铃声、叫喊声不绝于耳。正在田间干活的靳公民急忙忙赶回,冒着大火,冲入屋内,将两户人家从后院救出,这件事情后来成为村上美谈。
1990年4月里的一天,在王谦村洛河渡口,靳公民正在河边观察渡口的安全情况,他忽然发现洛河对面上游100多米处,上面漂浮过来什么东西,而且时沉时浮。他赶紧冲上前去查看清楚,这才发现是一名女青年在水中挣扎。靳公民连衣服都来不及脱,
就直接跳入水中施救,被河水冲昏的女青年像是抓到救命稻草一般,死死拉住靳公民不放,把两人直往水底下拉,令靳公民难以脱身施救。情急之下,他打了那个人一个耳光,挣脱开拉他的手,从背面拖住那位女青年顺着水势往岸边游去。最后,在大家的帮忙下,才将人救到岸上。一上岸后,靳公民立即对女青年实施抢救,帮其吐出肚子内的河水。一直等到女青年清醒后,问清楚情况,才通知对面村子女青年的家属把人接走。事后才了解到救上来的女青年是因为婚姻问题而寻短见。
靳公民在担任村上电工和基干民兵期间,经常为当地群众义务安装水泵,维修电器,屡次救人做好事,受到群众赞扬。33年来,靳公民作为一位普通农民,依然坚持在为群众做好事,不图回报,令人钦佩。如今身挑三职的靳公民,对村上的事情从不马虎,任劳任怨。
采访结束时,靳公民说他今后还要继续干下去,叫孩子们学习和传承他学雷锋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让这份正能量继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