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省级绿化示范县观富平
    记者 齐安军 通讯员 邓军锋
    富平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造林绿化与产业发展并举,以山区沿山区植被恢复、人居地绿化、林产业发展为重点,认真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多形式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部门绿化,全方位推进造林绿化,加快生态治理。
    近10年,该县完成造林绿化38万亩,建成义务植树基地45个,绿化骨干道路830公里,建设生态示范村276个。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25.86%,道路河流绿化率90%以上,以干杂果为主的林产业基地达到30.2万亩,初步形成了北部山区水土保持林、山前洪积扇区及石川河流域杂果经济林、南部川塬区农田防护林的林业发展格局。该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柿乡”,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园林城市”称号,被陕西省林业厅评为全省林业产业先进县、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被渭南市政府评为退耕还林先进县、大地园林化建设先进县等。2015年4月被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委确定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
    提高国土绿化建设北部屏障
    富平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国土绿化工作,每年的春季绿化工作都是政府的一号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经常抓,县四大班子领导分抓工程和乡镇,县、镇两级领导把建立示范点作为带动全县国土绿化的新举措,自觉把绿化示范点建设成为精品工程。五年来,兴建绿化示范点58个,面积达1250公倾。县政府每年与各镇、办、单位签订造林绿化目标责任书,制定了严格的造林责任追究制度,县委办、政府办督查室对绿化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奖先惩后。
    为加强对绿化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先后成立了绿化委员会、护林防火指挥部、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林业生态县建设指挥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指挥部等工作机构。
    富平县在北部山区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了生态恢复。沿山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大力开展沿山采石破坏区及白灰窑治理区的生态修复,关停白灰窑632孔,采石场60余家,进行植被恢复。建成一道长百里,宽10多里的生态屏障,极端灾害天气明显减少,一些匿迹多年的野生动物如狼、野猪、豹猫、黄羊、獾、大鸨等也重新回到人们视野。
    全民义务植树农民增收致富
    富平县是柿子、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树种生长的优生区。在造林绿化中,富平县始终把培植产业基地作为造林绿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栽植柿子、核桃、花椒等生态兼用树种,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民增收。10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调研出台了《大力发展柿子产业的决定》、《关于支持林业大户规模栽植经营干杂果意见》等,县林业局坚持项目带动,坚持“三优”方略(栽在优生区、选择优良品种、采用最优技术),大力发展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县上制定资金扶持激励政策,鼓励规模建园、成片建园。林业部门强化科技兴林,常年邀请专家、教授举办柿子、花椒、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栽培、加工技术讲座,长期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服务,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柿科研进展研讨会、全国柿子加工论坛暨首届富平柿子节,申请“富平柿饼”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目前,已建设庄里镇柿子等万亩基地7个,马坡村等千亩杂果基地45个,形成了富平沿山横贯东西百里双千万株干杂果林带,成为渭南渭北立体复合式杂果林带建设的典范。每到金秋,柿子等干杂果成熟季节,富平北部沿山区百里层林尽染,红红的柿子、花椒挂满枝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更带动着农民持续增收。2014年底,全县干杂果总产值6.58亿元,实现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340元。其中,柿子面积达11万亩,年产鲜柿5万吨,加工柿饼1万吨,年产值1.76亿元。富平“合儿饼”远销日本、韩国,2014年走上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舞台,以“事事如意”向全国人民拜年。
    为促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顺利开展,每年植树节前,县委、县政府都要召开大规模的全县义务植树动员大会,县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社会各界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龄公民每人每年栽植3~5株树或以资代劳等方式履行植树义务。5年来,每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均在45万人次以上,累计完成义务植树1080万株,收缴绿化捐款505万元,建立义务植树基地72个,面积2301公顷,义务植树成活率达到97%以上。
    坚持资源保护优先,县政府每年和各镇办分别签订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责任书,林业部门多次召开森林防火演练会、病虫害防治工作现场会、湿地建设专题会,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规范木材运输,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绿委、国家林业局关于禁止违法采挖大树进行城乡绿化的通知精神,定期开展盗伐林木、乱占林地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湿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10年来,全县未发生过重大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森林、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绿色植被逐渐增加,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