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杜绝伪劣产品进农村
    上星期天回到农村老家,和村友闲谈,说农闲时节村子里来了一些外地人,拉着商品在村子里推销,先是给农民讲课,为了吸引村民参与,凡是听课的人,每个人发几元钱不等的生活用品,然后向大家推销热水器、衣服等,价格从几十到一两千元不等,并承诺第二天全额退款,可是那些人离开后,再也不来了。所推销的产品基本是伪劣产品,没有质量保证,使用了几天,故障频发,无法找到售后服务点,花钱买了废品,后悔不已。
    稍微留心就会发现这是一种诈骗行为,可是村子里总有不少人上当受骗,而且对推销者说的话深信不疑,再劝说是骗局,仍然执迷不悟,让人听后感到既气又恨。目前农村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很少与外界接触,应对花样翻新的各种骗局显然力不从心,加之贪图占小便宜的心理作怪,爱看热闹,往往上当受骗。
    杜绝伪劣产品进农村,首先是村民本身要提高防范意识,不管骗子说得多好,出钱的事情一律拒绝,心中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会出现掉馅饼的好事情,沾光就意味着上当受骗。稍微动下脑子想想,那些外地人开着车,把商品送到家门前,赔钱的生意肯定不会干的,要不吃饭、住店、运输等等的钱哪里来?就是有惠民工程,也是通过政府来实施的。防止上当受骗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凑热闹,不要被几元钱的礼品迷失了方向。家里实在需要购买必需品,可以告诉孩子,到正规的商店购买,万一出现质量问题,还有门店可以寻找,有售后服务做保障。
    杜绝伪劣产品进农村,村组干部要承担起责任,发现外地人来村子推销产品,就应该立即向上级政府反映,以便乡镇政府派人来分别真假,如果是用伪劣产品欺骗百姓,公安机关就可以打击处理。村组干部千万不能有“分产到户,闲了干部”的错误认识,更不能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杜绝伪劣产品进农村,各地政府应该由职能部门组建县、乡(镇)、村三级防范网络,每级指定专门监管人员,明确职责任务,奖惩分明,如果是推销伪劣产品,可对监管人员进行奖励,对不上报造成农民受到损失的监管人员进行处罚。
    偏僻农村留守的老弱病残人群是弱势群体,因为挣钱艰难,收入不高,贪图小便宜上当受骗,也不能全怪她们,只有政府组建起各级防范网络,使推销伪劣产品者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才能净化农村市场,避免农民上当受骗。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