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为了种子这天大的事






刘俊 王思露 本报记者 邵林喜 文/图
11月5日下午,第二十二届杨凌农高会植物新品种信息发布、品种权交易签约暨杨凌(旱区)农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仪式活动在杨凌举行。会上,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植物新品种保护处处长崔野韩发布了2015年植物新品种信息。同时,来自全国各地50多个单位进行了品种权、技术交易签约,交易金额超过7.9亿元,创历届之最。
品种权交易能干啥?
品种权与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一样,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品种权交易,既是对科研成果尊重,也利于促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区域种业发展水平。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本次品种权交易签约中,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组织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中国种子集团等50多个单位进行了品种权、技术交易专场签约,现场签约植物品种权12项,交易金额2609万元;技术交易签约13项,交易金额77700万元。本次专场签约,无论植物品种权交易还是农业技术转移均创造了历届农高会之最,交易双方涉及北京、黑龙江、四川、山东等全国各地,为本届农高会一大亮点。
强种必先护权品种权的交易,是对品种权拥有的单位个人的一种保护,从另一方面提高科研单位个人对新品种研发的积极性!
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建立18年来,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审查测试能力不断提高,受保护植物种类范围不断扩大,来自国内外的申请量快速增加。截至2014年末,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已达13483件,年度申请量位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前列,授权总量达4854件,授权品种的推广应用,为现代种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书+报告
农作物新品种信息一目了然
本次会议上,《中国授权农业植物新品种(2014)》发布,该书已于今年10月正式出版,收录了2014年827个授权农业植物新品种的品种名称、品种权号、授权日、品种权人等信息,并从品种来源、审定情况、农艺性状、品种表现、抗性表现、产量表现、适宜区域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图文并茂,具有很高的查询、参考和收藏价值。
同时,发布的《2015年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报告》,以图表展示和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详细总结了自国务院8号文件发布以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2015年授权农业植物新品种进行了汇总,以便大家及时掌握最新农业植物新品种信息,准确把握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