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别把土豆不当主粮
——第二十二届杨凌农高会“马铃薯主食化专题展”纪实
    内蒙古一公司研制的马铃薯汁。
马铃薯制成的面包深受群众喜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铃薯育种专家及其团队研究培育的彩色马铃薯。

        
    李金蔚 王思露 刘俊 本报记者 邵林喜 文/图
    中国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让马铃薯成为今年展会上的亮点。农业高科技给产业带来了进步,让农民笑逐颜开。而如何能让一些科研成果接地气,更贴近农户,成为本届农高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
    土豆“七十二变”更营养
    记者在农高会现场看到,经过原材料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企业比比皆是,马铃薯面包、面条、月饼、锅盔、甚至是米饭、代餐粉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家住乾县西街的上班族乔丽拿起“雪域粮仓”的马铃薯代餐粉爱不释手,“一直以为土豆就能炒个土豆丝、煮个土豆粉,没想到还能做成代餐粉来减肥。”
    除了代餐粉之外,来自内蒙古蒙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马铃薯营养液”也备受欢迎,工作人员一边让大家品尝一边介绍:“这一小瓶30毫升的营养液需要13~15个土豆来提取。”
    土豆趋于主食化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价位也是他们关心的一个问题,按常理来说,生产成本高了,很难在普通消费人群里形成购买力,如果降低产品价格,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利润也是让人担忧的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张荣告诉记者:“企业所担心的问题,政府都考虑过,对进行马铃薯主食化深加工、销售的企业都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也能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在展出现场,记者看到张荣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向前来咨询的农民、企业解读他们研发出的新产品,让更多的人接受马铃薯“熬”成主食的理念,“我们主要致力于食品的研发、加工和保鲜,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取原料营养,同时研发生产线设备进行深加工,让马铃薯以米、面、馒头等新的形式出现在餐桌上,让人们吃得创新、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新品种研发农民享实惠
    在马铃薯专题展区内,参展人群不仅看到了马铃薯产品的科学研究手段,还看到了马铃薯培育种植的研发,让人惊叹连连。
    “白玫瑰,紫玫瑰,红玫瑰,黑玫瑰……展馆咋还有卖花的?”询问后得知,原来这些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陈勤博士培育研发的新品种“彩色马铃薯”,集药用食用保健作用于一体,具有抗氧化,美容养颜的功效。
    展区的工作人员告诉前来咨询种植的农民,这些品种适合任何有利于土豆生长的地方,目前主要在榆林等地进行试验种植,对于农民来说和普通的土豆种植无异,同样的种植成本,可以帮助农民收入翻几番。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