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牡丹归来 丝路芬芳
——我省油用牡丹特色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杨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晓光(右一)向参观者介绍油用牡丹有关政策及栽培技术。
    群众仔细查看牡丹油说明。
    参观者围观牡丹花。
    参观者现场试用牡丹油护肤。

    销售人员向参观者讲述牡丹茶的好处。
    可直饮的牡丹油。

           本报记者 王琦 王赢 文/图
    我国人口众多而耕地面积有限,粮油安全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食用油及食用油料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保证国产食用油的有效供给,已刻不容缓。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菏泽考察,他到牡丹产业园深入了解牡丹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情况。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加快木本食用油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你这牡丹油到底是吃的还是抹的?”11月8日,A馆一处展区人头攒动,来自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的周小虎感到新鲜,他拿起一颗牡丹籽,试着咬了咬。
    向四周望去,展位上方投放着巨型喷绘,成片成群的各色牡丹簇拥着“牡丹归来丝路芬芳”八字,古香古色的丝绸之路背景与盛开的牡丹相映成趣。以5根红色立柱为中心,四周密密麻麻陈列着大量瓶装油脂物。
    现场销售人员介绍,眼前的这些产品,是油性牡丹榨制而成的牡丹油,牡丹种籽含油量很高,而且富含人体必需却无法自身生成的,具有保健功能的α-亚麻酸,只是产量较低,5斤籽榨1斤油,可榨制成油后,长期食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高血脂、高血糖等多种疾病,因而被称为“血液营养素”、“植物脑黄金”。
    “以前只知道,牡丹是观赏的,没想到还能榨油”,这边正介绍,那边一位来自蓝田的农民孙小斌接上话匣子,他说,从今年7月份在网上看到油用牡丹这个新东西,一直想了解,看有没有投资种植的可能,听说这次杨凌农高会专门有油用牡丹专题展,就叫了几个朋友过来“参谋”。
    在杨凌金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孙小斌问的很仔细,“买几年的苗子成活率高,能不能自己育苗,在核桃树底下能不能栽植”。他告诉记者,自家有一部分闲置地,刚听到讲解说,牡丹喜欢散射光,他有一片核桃林,正好可以林下种植,听说达到一定规模后,还可以享受国家政策,有政策扶持还能创收。
    在活动现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晓光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目前我国食用油及食用油料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保证国产食用油的有效供给,刻不容缓,通过油用牡丹的发展,增加生态油、放心油、健康油的有效供给,可以尽快缓解我国食用油及原料大量依赖进口的状况。”
    “油用牡丹一亩地可以栽种2200株苗子,按照株距40厘米,行距80厘米栽植,3年可以挂果,5年进入丰产期。连片种植规模达到500亩,参照河南的标准,每亩预计补助600元”,张教授说,几天来群众问得最多的就是,栽植方法,几年见效,相关配套政策以及销路等问题。他说,为了更清楚的给群众解释,他还特意准备了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陕西省印发的《陕西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两本政策。
    记者从同期召开的油用牡丹专题研讨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牡丹各种食品、药品、保健品、工艺品等产品已有11个系列200多个品种,我省已累计投入林业扶持资金1.9亿元,拉动社会投资11亿元,新建示范园(区)200多个,遍及全省60多个县市区,牡丹园区总面积达到了30多万亩。其中,2014年建园面积是2013年的10倍。2015年园区面积在之前基础上翻了一番。2014年,新建成年产1000吨清洁、有机、多功能性高端牡丹油等木本食用油示范生产线。
    为促进“一带一路”油用牡丹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本届农高会以“发展中华牡丹产业,共飨健康美丽生活”为主题,特设的油用牡丹专题展区,来自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8家国内牡丹产业骨干企业,展出了牡丹油、牡丹全花茶、牡丹酒、牡丹系列化妆品等深加工系列高新技术产品,并同期举办研讨会,邀请油用牡丹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就油用牡丹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目前油用牡丹发展所遇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大力推广油性牡丹种植,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示范引领和拉动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牡丹归来,丝路芬芳。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中国栽培牡丹的重要发祥地,今天,依托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当新的一轮牡丹发展高潮兴起,一个牡丹新时代到来之际,三秦大地将又一次敞开胸怀,迎接牡丹特色产业的崛起。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