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再问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是“乡愁”痛点。记者采访发现,“乡村生源流失”与“城市学位难求”两种现象互相强化,致使城乡间教育生态失衡。如何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使其滋养乡村生态、促进教育均衡,是摆在多地行政部门面前的难题。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孟家山小学,全校6名学生正在操场上踢足球,他们个头有大有小,分布在4个年级。
    “大部分孩子随父母进城读书了,生源流失近80%。”校长陈爱邦和另外3名教师是从师范毕业的大学生,但他们的到来并未改变这种状况。福建省仙游县度尾镇中心小学今年600余名毕业生中,200多人到县城读书。2014年9月,安徽省肥西县大丰小学只招收到3名学生。
    乡村生源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提升乡村教育“短板”迫在眉睫。
    “我们要筹建幼儿园,向全区招聘副园长,却没有一个人报名。”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中心小学校长王殿彬说。
    “张家界市一些学校一个年级只有几十个孩子,按照16:1的生师比配老师,教学点还是不能开齐开足课程。有的学校体育老师还教化学、教地理。”湖南省张家界市基础教育科科长覃正武说。
    提升乡村教育,需要打出“组合拳”。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建议用“大集中、小分散”的办法解决乡村教学点生源流失快、投资精准度不高的问题。
    提升乡村教育的核心在乡村教师。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目前,22个省已有94.9万名乡村教师受益。
    教育均衡是削弱城乡“落差”的根本途径。江西省南昌县教体局副局长李贵春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了当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有效缓解了城区学校“容不下”与村镇学校“装不满”的难题。(中国农业新闻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