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创业,先来一场实验






“采用常规方法种植的水稻平均亩产130.1公斤(鲜重),而经过盐碱地改良综合处理的三个示范区,平均亩产609.57公斤。”9月29日,由中国农业大学黄元仿教授、吉林省农科院任军研究员、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处长杨帆、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杨磊副处长等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对中国农业大学胡树文教授开展的一项盐碱地治理在水稻种植上的试验,进行实地测产得出的数据。
9月30日,玉米收获前夕,由乾安县科技局王延林局长组织当地农技推广站三位专家对盐碱土地改良示范田进行了理论测产。通过取样称重,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14.3公斤,让金英敏首次在重度盐碱地上收获黄灿灿的玉米。
深秋时节,位于查干沐沦河岸边的内蒙古林西县隆平乡七一村,一望无际的盐碱滩,白色的碱斑与枯黄的碱草组成一幅萧瑟的画面,向天际延伸……
而一块即将收获的甜菜地,长势均衡,一片翠绿。胡教授随手拔起一颗甜菜,在手里掂了掂,估了一下重量,很有把握地说:“有3~4公斤!”“像这样新开垦的盐碱生地,第一年高粱能够长这样好,实在是不容易,效果非常显著!”参与全程测产、在乐陵市挂职任副市长的全国农技中心处长李荣说,“我国有盐碱地面积5.5亿亩,其中含盐量在千分之六以下的耕地有1.5亿亩,有了这样的好技术,盐碱地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