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大荔冬枣赢天下
通讯员 李华 摄影 党宇杰 本报记者 武德平
    大荔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展示大厅大荔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展示大厅。。
    冬枣筛选机将冬枣分类。
    客商与枣农正在商谈。
    客商将收购的冬枣经过认真挑选后包装封箱过认真挑选后包装封箱。。
    年近70岁的冬枣爷爷依然亲自采摘和管理冬枣。
    冬枣采摘。

   “走,到冬枣爷爷的枣园帮忙采冬枣,听说冬枣爷爷家今天不但在微信圈子里预订出去了100多斤,还有客商的三千多斤呢。”一声招呼,我们一行4人驱车来到了大荔县安仁镇万亩冬枣基地,径直走进了种植22年冬枣的张进全的20亩大棚枣园,枝头琳琅满目的冬枣一眼望不到头,工人们在大棚里边摘边说笑,丰收的喜悦让年近70岁的冬枣爷爷满脸笑容。
    时下,正是大荔冬枣采收期,每天凌晨4点左右,天还没有亮,来自周边镇村的果农和客商就开始忙活了。安仁镇的枣农早早起床将没有被“包园”的冬枣提前一天采摘好,早早拉运到安仁镇安一村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讨价声、吆喝声和过往的汽车声融为一体,非常热闹。
    用甜蜜约会世界让冬枣品牌更亮
    冬枣采摘前,大荔县在冬枣主产区的安仁镇小坡村的万亩有机冬枣园,举行了盛大的以“大荔冬枣?用甜蜜约会世界”为主题的冬枣推介会暨开园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枣商、十里八村的枣农和瓜果代办近一千多人参加了声势浩大的推介会。
    据冬枣主产区安仁镇党委书记郑宏介绍说,安仁镇按照“强设施、建基地、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通过10余年的发展,已建立冬枣产业基地5个,栽植面积发展到7万亩,成立了17家冬枣专业合作社,建成了规范化冬枣市场6个,预计2015年全镇人均纯收入突破1.3万元,仅冬枣一项带动收入近万元。如今,冬枣产业已经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成了枣农的摇钱树,是全镇乃至全县对外最有力、最响亮的一张“名片”。
    为了把冬枣产业做大做强,安仁镇在冬枣生产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冬枣质量安全,并与农户签订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组织质量巡查队,分组分片在冬枣园区巡查,杜绝摘青上市,确保将更好更优质的冬枣产品提供给客商和消费者。推介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安仁冬枣的知名度,为果农销售冬枣开辟更加广阔的渠道。而随着该县提出“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示范园正在以休闲、观光、旅游、生态为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全力打造冬枣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前往万亩有机冬枣示范园途中,我们途径安仁镇安一村交易市场,看到街道两边被果农占得严严实实,客商与枣农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两边的商铺代办点里,冬枣筛选机器不停地运转着。
    “自从推介会开了后,冬枣销售的更好了,客商很多,不愁卖不出去。”安仁镇上阿村村民邹坤成高兴地说。
    客商订购是主流微信微博成渠道
    “国家地理标志大荔冬枣、皮薄甜脆现摘现卖、一箱四斤、飞机包邮”、“脆甜可口,送礼佳品”、“口味独特、皮薄多汁,五斤包邮”等宣传词在微信、微博、网络上层出不穷,再配上现场采摘、装箱的照片和游客品尝的照片,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如今,大荔县的冬枣销售不再是客商收购的专利了,更多果农把销售的渠道盯在了微信微博甚至淘宝网购上,冬枣销售的路子越来越宽,而且每个大荔人都愿意转发和推介大荔冬枣,俨然成为冬枣销售的“经纪人”。
    时下,大荔县冬枣销售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前往安仁镇万亩有机冬枣示范园的路途中,随处可见运送冬枣的大货车缓缓驶过。在安一村交易市场,我们遇见了来大荔收购冬枣10余年的浙江客商杨忠书,“我来大荔收冬枣都10多年了,这里的冬枣口感好,脆甜,汁多,而且摸起来手感比较好,特别耐运输,加上现在大荔冬枣的面积大,不愁收不到。每天大约有1万斤左右的冬枣从我这里运走。”
    据大荔县红枣局局长赵建明介绍,全县冬枣面积共有30万余亩,产量超过30余万吨,年产值超过30亿元。目前大荔冬枣已销售过半,每天大约有4000~5000吨冬枣运往外地。仅小坡村万亩有机冬枣示范园里的温州商人黄宏波,一天就要运走2000多吨,一年平均收购15万吨左右。同时,赵局长还告诉我们,在今年的冬枣销售中,微信微博平台销售成为了新渠道,可以说每个大荔人都成了大荔冬枣的“代言人”。
    “以前家里的20多亩冬枣都是等客商‘包园’呢,今年我开通了dldz178微信平台,大部分卖给客商的同时,每天在微信上还销售200多斤,天天都要根据微信上的订货地址,自己开着昌河车往返快递公司好几趟呢。因为冬枣我都变成‘女汉子’了。”枣农张红娟一边装车一边高兴地说。
    据了解,全县从事冬枣产业销售的从业人员有一万余人,每天通过微信、微博、网上订货,客商“断园”等办法,每天大约有4000吨到5000吨的冬枣销往全国各地和周边国家。
    电子商务搭平台销售迈入快车道
    10月8日,我们走进大荔县政府副县长张锋的办公室,他告诉我们说:“为了拓宽冬枣的销售渠道,大荔县紧跟时代潮流,着眼于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建成全市最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园。”
    之后,我们来到大荔县电子商务园,展示区内各种农业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据电子商务产业园负责人杨峰介绍,电子商务园区在大荔县积极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号召下,他们将大荔县电子商务发展作为升级农业、旅游和商贸产业的加速器,打造大荔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天禾农业、绿苑冬枣等40余家企业已入驻园区。他们还建立了“秦东物流网”,每年投资100万元用于物流体系的建设和运转,发展形成了由4个区域服务站、6个镇级服务站、377个农村物流信息服务点组成的县镇村三级农村交通物流服务体系,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为了号召更多枣农利用现代化手段销售冬枣,电子商务园区在冬枣产业重点镇安仁镇,开设了电子商务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现场指导交流,累计参训人数500余人,提高了青年农民的网络营销意识和创业技能,培养了一批“电商新农人”。同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积极开展二维码营销,消费者只要拿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详细的产地、农事记录、农药残留检测结果便会一目了然,这种营销方式受到消费者普遍欢迎,以“大荔冬枣”为产业龙头的农副产品,通过网络“快车道”走向了全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品牌推广的“双赢”。
    目前该园区日发单量可达4000~5000单,全县在淘宝、京东、一号店等平台开办了以“大荔冬枣”为龙头产业的销售网店、微店100余家,约有20万人在微信朋友圈、淘宝店上宣传和售卖大荔冬枣。网络销售额已经突破1亿元,开启了大荔冬枣销售新模式。
    顺应时代潮流,依靠“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大荔县的冬枣产业在逐渐向更高端,更快捷的模式转化。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