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山虽深,我对教育的爱更深”
——记全国模范教师、陇县峰山小学残疾教师张存贵
    本报特约通讯员梁会平
    金秋时分,层林尽染,秦陇交界处的关山草木葱茏,格外美丽。在关山深处,有一位双腿残疾的教师,以顽强的意志和满腔的热诚,克服重重困难坚守三尺讲台近30年。他说:“山虽深,我对教育的爱更深!”
    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陇县火烧寨乡峰山小学校长张存贵。
    “教师就要站好讲台,不能愧对学生”
    1981年,右腿残疾的张存贵高中毕业做了一名民办老师。当时,尽管民办教师没编制,偏远村小条件差,但是他无怨无悔,决心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点亮山里孩子的成才路。
    “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站好讲台,不能愧对学生。”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张存贵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课前潜心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好前置性作业。课堂上,他设计的每个小问题,都有简单明确的要求,学生只要结合生活实际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他还结合课堂和学生学习的情况而随机应变,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他适当把教学进度放慢些,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乡亲们把娃交给我,我就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
    2007年,邻村50多名学生并入峰山小学就读。学校校舍不足,转来的学生无法安置。张存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便用卖掉耕牛所得的4000多元购置了轧面机、消毒柜、架子床,请匠人修了学校围墙,盘了锅灶。
    2007年12月的一个夜晚,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学前班6岁的学生石顺利突发高烧。张存贵心急如焚,叫了3名高年级学生作伴,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将孩子背到3公里外的医疗站。病情稳定后,他又拖着发病的伤腿,把孩子送回家中。一路上,张存贵不知摔了多少跤。
    “乡亲们把娃交给我,我就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这句话是张存贵最常挂在嘴边的。
    “作为校长,就要把学校当家来建设”
    群山环抱的峰山小学在张存贵的精心呵护下,硬化了路面,绿化了校园,建起了文化墙、品行窗、习作栏、风范壁。师生的生活工作条件也明显改善。乡亲们赞叹道:“张老师把学校当家来建设,把学生当子女来教育。”
    在工作中,张存贵感到最大的困难还是如何把书教好。高中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坚持边教书边学习,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并探索出了“乐中生趣,趣中设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从教以来,我以大山为友,与寂寞为伴。我觉得山虽深,我对教育的爱更深;沟虽长,我对孩子的情更长。”谈到从教30年的感受,张存贵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