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我省遏制油用牡丹采青掠青
    本报讯(孙阳 记者 王缠卫)8月31日,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自7月以来,我省林业部门持续关注油用牡丹种子生产动态,提前组织生产单位加强采摘技术宣传,增强市场化举措,预防与遏制油用牡丹采青掠青取得明显成效。
    我省林业部门提前调研摸底,掌握全省主要试点示范单位育苗用种计划,在采青露头时,及时向有关单位发布牡丹种子成熟外观特征,增强种荚识别技能,指出采青掠青对种子正常发育、种苗生产和产业发展的极大危害,同时指导种子使用单位,深入产区,展开宣传,强化与种植企业(大户)正常采种收购合作关系,采取多种措施,减少采青诱导对生产的干扰。
    此外,省内外数十家油用牡丹企业积极行动,通过网站、微博等平台发布相关图文,形成明显遏制采青生产氛围。通过在省内主产区明确公开8~9月成熟期与采收日期相对应的递增收购价,压缩了采青收购空间,减少了采青群体性效应,一改往年存在的局部严重抢青掠青的生产顽疾,使采青萌发不久就得以较全面、平稳的遏制,平均延长牡丹成熟发育30天以上,收获的牡丹籽饱满程度增加。一些高产地块,单粒重甚至达到往年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更直观地显示了陕西牡丹的高产潜力,鼓舞了企业(大户)生产信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