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抗旱抗到天低头
韩城市
本报讯(记者 程立忠 通讯员 刘艳芹)7月28日,韩城市薛峰水库管理处为有效缓解持续蔓延的旱情,开闸放水,启动了二次夏灌抗旱工作。截至8月4日,韩城市二次夏灌累计灌溉农田2.18万亩。
近日来,韩城市持续高温,土壤失墒严重,玉米、果树等农作物普遍受旱,群众用水迫切,为有效缓解旱情,7月11日开始,全市各小水灌区陆续开动小水设施进行抗旱灌溉。随着旱情持续蔓延,7月28日,薛峰水库管理处在结束了一个月前的首轮夏灌后又根据旱情发展迅速启动第二轮夏灌工作,组织抗旱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启动高抽水泵,为龙亭、英山、西南等部分地势较高的灌区抽送水,日浇地2000亩,有效地缓解了当前旱情。
杨陵区
本报讯(记者王平)入夏以来,杨陵区持续高温少雨,最高气温创今年新高,农田土壤情持续下降,面对严重干旱,区委、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抗旱应急措施,通过水利、农业、气象、电力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大大减轻了干旱造成的损失。
截至8月3日,全区累计投入抗旱人数2.6万人,投入抗旱资金65.5万元,投入机动抗旱设备310台(套),抗旱浇灌面积7.5万亩每次,解决人饮困难0.36万人,为抗旱救灾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华阴市
本报讯(记者 刘晓林 朱博武 通讯员 迪超)入夏以来,华阴市持续高温,土壤墒情严重,为了缓解旱情,该市扎实开展灌溉工作,为秋粮丰收奠定基础。
据悉,该市通过成立夏灌工作指挥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统筹调度水资源;强化措施,合理扩大浇灌面积。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灌溉能力,充分发挥小农水重点项目和节水灌溉工程的优势,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杜绝大水漫灌,无人管水等浪费水资源现象的发生;同时,组织镇、村灌溉服务队,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科学用水,合理灌溉,切实解决抗旱灌溉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华阴市已完成夏灌13.7万亩,完成灌溉任务的137%,投入灌溉人数近万余人。
黄龙县
本报讯(朱萍 杨立峰 记者 王宏海)近期,崾崄乡因降雨量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面对旱情,全乡上下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抗到底”的信心和决心,紧张有序、如火如荼地开展抗旱行动。
该乡成立调查组,对旱情进行汇总分析,掌握详实准确的数据,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农业、后其他”的原则,提倡节约用水,优先保障生活和农业用水;积极启动太地塬、鲁家塬、东沟塬三个抽水灌溉工程系统,截至记者发稿时,累计浇灌面积6000亩左右。同时,协调该县气象局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最大可能地缓解旱情。
本报讯(记者 程立忠 通讯员 刘艳芹)7月28日,韩城市薛峰水库管理处为有效缓解持续蔓延的旱情,开闸放水,启动了二次夏灌抗旱工作。截至8月4日,韩城市二次夏灌累计灌溉农田2.18万亩。
近日来,韩城市持续高温,土壤失墒严重,玉米、果树等农作物普遍受旱,群众用水迫切,为有效缓解旱情,7月11日开始,全市各小水灌区陆续开动小水设施进行抗旱灌溉。随着旱情持续蔓延,7月28日,薛峰水库管理处在结束了一个月前的首轮夏灌后又根据旱情发展迅速启动第二轮夏灌工作,组织抗旱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启动高抽水泵,为龙亭、英山、西南等部分地势较高的灌区抽送水,日浇地2000亩,有效地缓解了当前旱情。
杨陵区
本报讯(记者王平)入夏以来,杨陵区持续高温少雨,最高气温创今年新高,农田土壤情持续下降,面对严重干旱,区委、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抗旱应急措施,通过水利、农业、气象、电力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大大减轻了干旱造成的损失。
截至8月3日,全区累计投入抗旱人数2.6万人,投入抗旱资金65.5万元,投入机动抗旱设备310台(套),抗旱浇灌面积7.5万亩每次,解决人饮困难0.36万人,为抗旱救灾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华阴市
本报讯(记者 刘晓林 朱博武 通讯员 迪超)入夏以来,华阴市持续高温,土壤墒情严重,为了缓解旱情,该市扎实开展灌溉工作,为秋粮丰收奠定基础。
据悉,该市通过成立夏灌工作指挥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统筹调度水资源;强化措施,合理扩大浇灌面积。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灌溉能力,充分发挥小农水重点项目和节水灌溉工程的优势,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杜绝大水漫灌,无人管水等浪费水资源现象的发生;同时,组织镇、村灌溉服务队,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科学用水,合理灌溉,切实解决抗旱灌溉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华阴市已完成夏灌13.7万亩,完成灌溉任务的137%,投入灌溉人数近万余人。
黄龙县
本报讯(朱萍 杨立峰 记者 王宏海)近期,崾崄乡因降雨量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面对旱情,全乡上下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抗到底”的信心和决心,紧张有序、如火如荼地开展抗旱行动。
该乡成立调查组,对旱情进行汇总分析,掌握详实准确的数据,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农业、后其他”的原则,提倡节约用水,优先保障生活和农业用水;积极启动太地塬、鲁家塬、东沟塬三个抽水灌溉工程系统,截至记者发稿时,累计浇灌面积6000亩左右。同时,协调该县气象局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最大可能地缓解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