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稻草人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一定不会对稻草人陌生吧,我在农村生活多年,稻草人在我记忆深处,像种子一样种在心里,那画面、那镜头清晰可见,活灵活现。
川道地区,人们按节令和农时先整耙秧田。清明节前夕,普降春雨墒情好,农人们就深耕细作,选择土地肥沃、光照充裕、灌溉有保障的土地留作芽子田。为了水稻稳产高产,芽子田的底肥要上足,农村人凭借多年的耕种经验底肥不上工业肥料,上些猪粪、牛粪、鸡粪等农家肥。这样育出的秧苗长得健壮,而且病虫害少,丰收时节米粒不仅饱满澄亮,还口感筋道清香悠长,川道大米成为城里人的抢手货。
谷粒经过几天的浸泡,一层一层撒在方方正正的泥坨上,谷粒饱满裸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便招来一群一群的麻雀,成为这些小精灵的美味食源。农人们用竹竿赶,燃放小鞭炮,大声吆喝办法对付都只能管一时,人走后麻雀又黑压压歇在芽子田上,把谷粒吃进肚里,这让农人们心疼不已。村子里的长辈们集思广益给支招,制作稻草人竖立在芽子田坎上对付天敌。
先用木棍制作十字架,把稻草打结进行细心捆绑,头用棉花和废旧布料进行细扎,眼睛鼻子等五官用蜡烛或果皮制作,涂上染料,佩戴帽子,穿着旧衣服,基本成人的模型,老远一看就像人站在田坎边站岗,放哨看护田园。
这办法还真管用,四周树冠上的麻雀齐刷刷的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偶尔几个胆大的麻雀歇在稻草人头上,风一吹稻草人的手臂就左右摇摆,吓得麻雀惊恐地飞走。
不到一周时间,谷粒长出了嫩芽,绿油油的如毡子一般,麻雀只好失望地飞走了。等到稻谷成熟时节,麻雀又从四面八方飞来,沉甸甸的稻穗都歇满了麻雀,它们用嘴啄,肆无忌惮地糟蹋粮食,谷穗落满一地,吃饱后才飞走。
自然灾害年代,粮食多金贵,人们恨麻雀糟蹋粮食,把麻雀列为“四害”之一,为了减少损失,家家户户都做稻草人来对付麻雀,稻草人成为农村广阔天地上的一道风景线。起初这些稻草人都很管用,时间长了鸟儿们知道农人们在唱“空城计”,稻草人成为摆设。后来在“除四害运动”中,大规模消灭麻雀,麻雀越来越少,稻草人退出了历史舞台,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川道地区,人们按节令和农时先整耙秧田。清明节前夕,普降春雨墒情好,农人们就深耕细作,选择土地肥沃、光照充裕、灌溉有保障的土地留作芽子田。为了水稻稳产高产,芽子田的底肥要上足,农村人凭借多年的耕种经验底肥不上工业肥料,上些猪粪、牛粪、鸡粪等农家肥。这样育出的秧苗长得健壮,而且病虫害少,丰收时节米粒不仅饱满澄亮,还口感筋道清香悠长,川道大米成为城里人的抢手货。
谷粒经过几天的浸泡,一层一层撒在方方正正的泥坨上,谷粒饱满裸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便招来一群一群的麻雀,成为这些小精灵的美味食源。农人们用竹竿赶,燃放小鞭炮,大声吆喝办法对付都只能管一时,人走后麻雀又黑压压歇在芽子田上,把谷粒吃进肚里,这让农人们心疼不已。村子里的长辈们集思广益给支招,制作稻草人竖立在芽子田坎上对付天敌。
先用木棍制作十字架,把稻草打结进行细心捆绑,头用棉花和废旧布料进行细扎,眼睛鼻子等五官用蜡烛或果皮制作,涂上染料,佩戴帽子,穿着旧衣服,基本成人的模型,老远一看就像人站在田坎边站岗,放哨看护田园。
这办法还真管用,四周树冠上的麻雀齐刷刷的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偶尔几个胆大的麻雀歇在稻草人头上,风一吹稻草人的手臂就左右摇摆,吓得麻雀惊恐地飞走。
不到一周时间,谷粒长出了嫩芽,绿油油的如毡子一般,麻雀只好失望地飞走了。等到稻谷成熟时节,麻雀又从四面八方飞来,沉甸甸的稻穗都歇满了麻雀,它们用嘴啄,肆无忌惮地糟蹋粮食,谷穗落满一地,吃饱后才飞走。
自然灾害年代,粮食多金贵,人们恨麻雀糟蹋粮食,把麻雀列为“四害”之一,为了减少损失,家家户户都做稻草人来对付麻雀,稻草人成为农村广阔天地上的一道风景线。起初这些稻草人都很管用,时间长了鸟儿们知道农人们在唱“空城计”,稻草人成为摆设。后来在“除四害运动”中,大规模消灭麻雀,麻雀越来越少,稻草人退出了历史舞台,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