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汉阴扶贫开发工作效果显著
本报记者 刘玉林 通讯员 陈平星
    汉阴县扶贫局局长刘恩奎,到汉阴县酒店镇检查该镇发展的元胡产业。
    汉阴县扶贫局局长刘恩奎到汉阴县漩涡镇,与镇干部座谈,共商扶贫大计。
    汉阴县扶贫局党支部,庆“七一”送服务到村。
    汉阴县扶贫局局长刘恩奎陪同该县领导、陕煤集团领导和县帮扶单位到村指导精准扶贫工作。

   2015年以来,汉阴县扶贫局按照中、省、市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坚定抓扶贫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三农工作全局,以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为目标,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锁定工作目标,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扎实推进重点贫困村精准扶贫
    在省、市、县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汉阴扶贫局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动员各帮扶单位对照年度建设任务,在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方面进行倾力帮扶。
    截至目前,省陕煤集团9个单位,联户结对帮扶260户676人,直接投入资金100万元,引进资金30万元;安康市委组织部等12个单位结对帮扶437户1209人,直接投入资金32万元,引进资金48万元;县直83个单位联户结对1173户2480人,直接投入现金42万元,引进资金71万元,培育特色产业220亩。各项目镇、村都在快速实施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主导产业、人居环境、社会事业上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突出重点确保贫困村稳定脱贫
    通过精心组织,倒排工期,自我加压,动员全县镇、村、驻村干部力量,对酒店镇新泗村、柏杨村、蒲溪镇庙梁村、田禾村、响洞河村等16个重点贫困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实施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解决路、房、水、电、讯等基础公共设施和主导产业发展问题。
    半年来,16个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主导产业明晰,村容村貌整洁,社会事业进步,精准脱贫扎实有效。
    多措并举确保1.1万人精准脱贫
    2015年,安康市下达汉阴县脱贫人口1.1万人。汉阴县精心组织,通过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周转房建设、重点贫困村精准扶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支撑,半年减少贫困人口0.58万人。
    高标准农田建设按期完成
    2015年,汉阴县扶贫局在双乳镇双乳村、三同村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0亩,总投资1387万元。
    截至目前,新修拦河坝1座,扩建加固塘坝12座,渠道衬砌28公里,渠系建筑物200处/座,新修河堤1200米;土壤改良5000亩、梯田埂3公里;农田防护林200亩,经济林300亩;技术培训1000人次,优质水稻示范推广1500亩;硬化道路4公里,支路10公里,桥涵2座。经过紧张施工,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整村推进项目全面扫尾
    2013年,汉阴县启动的涧池、蒲溪、汉阳、双坪、上七、酒店等6镇13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
    截至目前,实施道路硬化5.8公里,新修便民桥3座,建垃圾池12个,新建滚水坝2个,发展莲藕79.5亩,食用菌162亩,天麻1710平方米,油茶100亩,低产茶园改造600亩,养鸡17400只,养猪683头,新建村级活动中心100平方米。各项目镇、村对照年度建设任务正在加快项目实施进度,10月底完成建设任务,迎接省市验收。
    健全精准扶贫信息档案
    根据精准管理的要求,以提高精准扶贫成效为目标,依托省扶贫信息系统,在96个贫困村建立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对2.74万户7.73万贫困人口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截至目前,县、镇、村三级扶贫对象动态化信息管理体系全面建立。贫困户的人口、收入等基本内容和资金使用、项目实施、解决温饱等扶贫开发情况底子清、情况明,为提高精准扶贫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半年来,汉阴县扶贫开发局立足县情实际,按照“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要求,开拓创新,积极践行“三严三实”,扶贫方式由原来的“大水漫灌”变为“定向滴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实现了时间和任务“双过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明显。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